病例報告
56歲男性,以“頭暈3天,反應遲鈍伴四肢無力1天”入院。3天前於家中“劈柴”過程中自覺頭暈,當時自覺無明顯眩暈感,無惡心、嘔吐,伴右側偏身麻木,無肢體無力,就診於當地醫院,行頭顱CT檢查示腔隙性腦梗死。入院後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依達拉奉、丹紅”等藥物治療。
治療第2天,患者晨起醒後出現反應遲鈍,無言語應答,可見睜眼反應,並出現雙側肢體癱瘓,伴飲水嗆咳,全身大汗,無肢體抽搐,無二便失禁,無惡心、嘔吐,無發熱。當地醫院診斷“顱內感染”,給予“脫水、抗感染”等治療後,病情仍進展加重,遂轉院進一步診治。
入院檢查
體溫37.8℃,脈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壓136/78mmHg(1mmHg=0.133kPa),意識清楚,精神差,中等體型,營養中等,全身可見大量出汗,甲床營養良好,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痰鳴音,腹平軟,未見壓痛及反跳痛,雙下肢無水腫。
神經係統查體:反應遲鈍,構音障礙,右眼外展方向活動受限,無眼震,雙側瞳孔直徑約3.0mm,直接及間接光反射靈敏,雙側鼻唇溝淺,伸舌困難,懸雍垂居中,雙側軟齶上抬力弱,雙側咽反射消失,四肢肌張力低,疼痛刺激後可見右下肢輕度回縮,雙側腱反射減弱,雙側病理征(-),腦膜刺激征(-)。
入院後急查頭顱MRI+DWI:延髓急性梗死,右側基底節區、雙腦室旁多發缺血灶;MRA檢查結果示:右側大腦後動脈多發狹窄,雙側大腦中、後動脈分支稀疏(圖1)。胸部CT檢查示:雙下肺炎性反應滲出。
圖1 患者頭顱MRI T1WI檢查示雙側延髓下部內側T1低信號(A,箭頭所示),T2WI檢查示T2高信號(B、C,箭頭所示);DWI檢查示雙側延髓急性梗死灶為高信號(D,箭頭所示),ADC為低信號(E,箭頭所示);MRA檢查示椎動脈纖細(箭頭所示),雙側大腦中、後動脈分支稀疏(F)
診斷:急性雙側延髓梗死
治療過程
給予神經保護、抑酸、抗感染、化痰、排痰、補液、擴容等治療。患者起病後第7天,體溫正常,意識清楚,皮膚無潮濕,構音障礙,右眼各方向活動均受限,左眼外展活動存在,無眼震,雙側瞳孔直徑約3.0mm,直接及間接光反射靈敏,伸舌困難,懸雍垂居中,雙側軟齶上抬力弱,雙側咽反射消失,四肢肌張力低,疼痛刺激後可見雙下肢輕度回縮,雙側腱反射減弱,雙側病理征(+),腦膜刺激征(-)。
應患者及家屬要求,轉至當地醫院繼續治療,經隨訪,患者出院時患者意識清楚,鼻飼飲食,生命體征穩定,仍有構音障礙,四肢肌張力略增高,四肢肌力無明顯變化,雙側Babinski征(+)。
討論
延髓較腦幹其他部位血供豐富,側支循環更好,因此延髓發生梗死的機會相對較少。1908年,Spiller通過屍體解剖最早描述延髓內側梗死(medial medullary infarction,MMI),1914年Dejerine首次將其歸納為綜合征,即延髓內側綜合征(medial medullary syndrome,MMS),因此又稱Dejerine綜合征。患者可表現為患側舌肌癱瘓,對側肢體偏癱及深感覺障礙。
雙側MMI綜合征多以四肢癱為首發症狀,伴有嚴重的吞咽困難。然而本例患者病情呈進展加重,早期出現頭暈、右側偏身麻木症狀,類似於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域急性腦梗死表現,逐漸進展加重,出現雙側麵癱、吞咽困難、四肢癱瘓、植物神經受累症狀,考慮為進展性卒中。文獻曾有類似報道。
本例患者因早期出現右側偏身麻木,雙側周圍性麵癱,且表現為急性進展性四肢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易誤診為吉蘭-巴雷綜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國內曾有類似報道。
筆者分析,本例患者早期頭暈表現提示前庭神經下核受損可能,右眼外展方向活動受限,提示右側展神經核或其纖維受損,隨後四肢癱為雙側錐體束受損的表現,患者伸舌困難、飲水發嗆、吞咽困難為舌下神經核和疑核受損表現。
MMI幾乎均有不同程度肢體癱瘓,極少數MMI可有病灶對側中樞性麵癱。而本例患者出現雙側麵肌無力,考慮為雙側周圍性麵癱,其機製可能與梗死灶周圍水腫向上波及腦橋麵神經核有關;發病初期出現全身大汗,可能原因為梗死部位水腫波及部分交感神經下行纖維束所致。
本例患者體征早期不典型,極易造成誤診,隨病情進展出現四肢癱瘓、吞咽困難,臨床症狀及體征逐漸趨於典型,較為罕見。雖經治療患者生命體征平穩,但預後較差。
MRI檢查不僅可清晰顯示腦幹結構,對診斷MMI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還可為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判斷預後等。延髓梗死常規MRI表現為長T1、長T2信號,T2WI顯示延髓梗死更為敏感,尤其是橫斷位的T2加權像最明顯,病灶多表現為一三角形,累及延髓的中部,而T1WI顯示解剖結構較好。
延髓病灶常常較小,早期無延髓外形和大小明顯改變或僅局限腫脹。超早期梗死患者行DWI可顯示病變區高信號。而行MRA檢查可對顱內椎動脈的狹窄或阻塞做出明確診斷。本例患者頭顱MRI表現尤為典型,呈現“Y”型異常信號,且DWI早期出現高信號,頭顱MRA可見椎動脈狹窄、纖細。既往曾有文獻報道因為椎動脈發育不全而導致MMI的病例。
本例患者早期出現頭暈症狀時未得到足夠重視,延誤了早期診斷,錯過了早期溶栓等幹預措施的時機;另外,在診治過程中未能完成全腦血管造影(DSA)檢查,未能明確責任血管,以進一步推測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