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減少心肺複蘇後的腦損傷實踐指南概要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 日期:17-05-11

        近日,神經病學領域權威取雜誌Neurology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旨在評估昏迷成年患者心肺複蘇成功後降低腦損傷的急性幹預證據,並得到以證據為基礎的建議。

        研究人員將從1966年至2016年8月29日期間發表的文獻進行綜述,並對相關文獻進行基於證據的分類。

        研究人員發現對於那些院外心髒驟停(OHCA)後始於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VT)或心室顫動(VF)的昏迷患者,低溫治療(TH;32-34°C維持24小時)是一種極有可能改善神經功能預後和生存的有效治療手段,相比於非TH,並且應被推薦使用(證據等級A級)。

        對於那些OHCA後開始出現VT/VF或心髒停搏/無脈性電活動(PEA)患者,靶向溫度管理(36°C維持24小時,其次是8小時維持在37°C,溫度維持低於37.5°C直至72小時)可能與TH一樣有效,並且是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證據等級B級)。

        對於那些PEA/心髒停搏的昏迷患者,TH可能懷會改善出院時的生存率和神經功能結局,相比於標準護理,可能會被推薦提供(證據等級C級)。院前冷卻是TH的一個輔助手段,很有可能在進一步改善神經係統預後和生存上無效,不應被推薦提供(證據等級A級)。

        以上就是主要的減少心肺複蘇後的腦損傷的策略總結,可用於心肺複蘇後的腦損傷保護的臨床實踐。

        原始出處:

        Romergryko G. Geocadin,et al.Practice guideline summary: Reducing brain injury follow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Neurology. 2017. http://dx.doi.org/10.1212/WNL.0000000000003966

關鍵字:腦損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