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尼莫地平能否預防卒中後癡呆?

作者:CMT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7-03-03

2017年國際卒中大會(ISC 2017)於2月22~24日在美國休斯敦召開。《中國醫學論壇報》特別製作了ISC 2017會議報道以饗讀者,特邀在本次會議上發表口頭報告的中國專家以及參加本次會議的中國專家從現場發來會議報道,敬請關注!

當地時間2月23日,在ISC 2017全體大會的最新揭曉科學研究口頭報告(Late-Breaking Science Oral Abstract)專場,發布了由我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教授牽頭開展的NICE研究(摘要號LB7)。《中國醫學論壇報》記者采訪了該研究第一作者鄭華光副主任醫師。

尼莫地平用於血管性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NICE研究

報告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 鄭華光

報告時間

當地時間2月23日 11:36 AM

研究簡介

目前尚缺乏關於鈣離子拮抗劑尼莫地平用於不伴癡呆的血管性認知障礙(VCIN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此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全國23個醫療中心)臨床研究旨在對輕度認知障礙的卒中患者評估尼莫地平是否可以預防認知功能下降,最終發現,尼莫地平未能預防這類患者認知功能的下降,但可能對某些特定的認知領域有效。

患者按照1:1的比例被隨機分入尼莫地平30 mg、tid組(329例)或安慰劑組(325例),其中476例患者因完成了6個月隨訪而被納入最終的統計分析,兩組基線特征相似。

結果發現,尼莫地平組與安慰劑組達到主要有效性終點的比例相似,簡明精神狀態量表(MMSE)評分改變較基線≤-3者分別占4.18%、7.22%(P=0.15),血管性阿爾茨海默病(AD)評價量表-認知分表(V-ADAS-cog)評分改變較基線≥4者分別占8.36%、8.93%(P=0.88);兩組次要有效性終點也無差異,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相比基線的改變分別為1.89±2.98、1.66±3.20(P=0.35),額葉功能評定量表(FAB)評分相比基線的改變分別為0.85±2.05、0.67±2.27(P=0.32)。

另外,對某些認知領域單獨進行分析時,尼莫地平組MoCA評分(1.37±0.76 對1.23±0.78,P<0.05)、V-ADAS-cog評分(0.20±0.56 對 0.32±0.64,P<0.05)顯著優於安慰劑組。進一步的亞組分析未顯示尼莫地平組的認知功能好於安慰劑組。

究者說

鄭華光副主任醫師從NICE研究的背景、創新性、價值以及將來的研究方向對《中國醫學論壇報》記者進行了如下介紹。

癡呆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見,既往數據顯示,在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癡呆的患病率大約為15%,而卒中是發生癡呆的第二大原因。卒中發生後3個月,有近1/3的患者會出現輕度認知障礙,如不進行有效的控製,認知功能會進一步下降乃至發生癡呆,既影響患者的預後和康複,也會增加死亡率。但當前對於血管性癡呆尚無治療方案,因此,當務之急是需要找尋有效的方法預防卒中後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認知功能進一步下降。

既往研究表明,尼莫地平對於皮層下腦梗死癡呆,可能有效。但目前尚缺乏關於尼莫地平能否作為預防藥物延緩卒中後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進一步發展為血管性癡呆的研究數據。

針對血管性認知障礙但尚未發展為癡呆的患者群體,我們開展了此項預防其認知功能下降的較大規模研究,在國際上處於該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盡管NICE研究最終為陰性結果,即未能證實尼莫地平對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患者可以預防其認知功能下降,但在包括執行功能在內的某些認知領域,服用尼莫地平後,MoCA、V-ADAS-cog評分顯著優於服用安慰劑的患者,而且,當我們根據入組患者基線時的認知功能進行分級後,尼莫地平還是呈現有效的趨勢。研究終點的設計和選擇,需要進一步討論,值得將來進行進一步探索。

關鍵字:尼莫地平,卒中,癡呆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