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宣武醫院吉訓明教授等進行的隨機對照研究納入189例接受頸動脈支架(CAS)術的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隨機分為接受遠端缺血預適應(RIPC)治療組、對照組和假性RIPC治療組。入組RIPC組和假性RIPC治療組的患者,每日接受2次RIPC或假性RIPC治療。主要終點事件為CAS術後48小時內MRI發現新發腦實質病灶,次要終點事件為病灶大小和術後6個月內的臨床事件。最終有162例患者完成了CAS手術及MRI。RIPC治療組術後出現新發病灶率為19.23%,顯著低於對照組46.43%(P=0.003)和假性RIPC治療組42.59%(P=0.009),提示RIPC治療與CAS術後2天內新發腦實質病灶發生率顯著下降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