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影讓人們體會到了身臨其境的立體感覺,那麼,將3D技術引入到手術中,會怎麼樣?近日,在上海長征醫院的手術室裏上演了一部3D手術大片,胸心外科專家通過立體、直觀,大術野的3D胸腔鏡係統,成功精確地摘除了一顆隱藏在患者心髒內的“定時炸彈”——心房粘液瘤。術後當天患者就能下地行走,而在患者的胸壁上隻留下鑰匙孔大小的3個小洞,6天即康複出院。
50歲的潘先生,在今年的體檢中,發現在心髒裏竟然長了一個直徑2cm左右的腫瘤,經超聲檢查診斷為 “心房粘液瘤”。
心房粘液瘤是最常見的心髒腫瘤,如同潛伏在體內的一顆“定時炸彈”,早期沒有任何症狀。而令人擔憂的是,腫瘤在心房內伴隨著血流在心髒內來回擺動,由於組織鬆脆,很容易因為瘤體組織的部分脫落,引發大麵積腦梗、肺梗等狀況;同時還可能突然嵌頓在菲薄的心髒瓣膜中,直接影響血液流動,嚴重者可造成血流梗阻或引起瓣膜關閉不全,最終導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猝死等。目前,解除這些風險、實現根治性治療的唯一途徑就是手術切除腫瘤。
然而,心髒粘液瘤手術傳統上需要正中開胸,切口長約20厘米,會在胸口留下一條長長的“蜈蚣”,且術中出血多,術後恢複慢。近年來,隨著微創外科的蓬勃發展,以保持胸廓完整性為特點、側胸小切口為代表的微創心髒外科技術也不斷改良、興起。但在胸腔鏡下施行心髒手術,卻麵臨著操作空間狹小、心內結構複雜、精準要求更高、技術難度更大等難題,是心血管外科領域麵臨的重大挑戰。
潘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上海長征醫院。胸心外科專家對潘先生進行全麵檢查、瘤體分析等一係列術前評估後,綜合其總體良好的身體狀況以及心髒內腫瘤的現狀,決定為潘先生實施最大程度的胸廓保護且又微創的3D胸腔鏡下心房粘液瘤摘除術。
術前,王誌農教授和影像科蕭毅教授兩個團隊,進行了反複多次溝通、討論,采用先進的CTA三維彩色重建技術,對腫瘤進行精準定位,發現潘先生心髒內的腫瘤並未像常見的那樣生長在房間隔上,而是起源於三尖瓣隔瓣的根部,距房室結、心髒膜部間隔、冠狀靜脈竇開口等心內重要結構僅有4mm左右的距離,而且瘤體周圍又有10數根纖細如發的腱索包圍,一旦操作不慎,極容易誤傷周圍組織,引起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醫源性三尖瓣關閉不全、大出血等嚴重並發症。王誌農教授團隊在麻醉科袁紅斌主任、陳岩教授等專家的大力協助下,醫生通過佩戴3D眼鏡觀察特殊的監視器,顯示屏上的心髒手術影像如同在觀看3D影片,手術視野經過倍數的放大,心髒的立體結構看見得更精細和清晰,定位更準確。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為潘先生成功實施了上海首例3D胸腔鏡下同期心髒腫瘤摘除術及三尖瓣修複重建術,順利摘除了長期隱藏在患者心內的“定時炸彈”。
近年來,長征醫院王誌農教授團隊專心致力於心血管疾病微創手術治療的臨床研究,尤其在3D胸腔鏡下施行心髒手術等高難技術方麵取得突破,成功開展包括慢性房顫微創外科消融在內的多例胸腔鏡下高水平的心血管手術。患者術後恢複快、輸血少,明顯減少了各類並發症的發生,大大縮短了術後康複時間,這無疑給更多心髒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