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低溫療法降低顱腦外傷後的高顱壓存爭議

作者:伊文 來源:神外資訊平台 日期:15-11-20

  在歐洲,顱腦外傷是造成40歲以下人群殘疾的最常見病因,但目前臨床上的顱腦外傷治療方法仍有爭議。譬如,亞低溫療法已常規用於降低顱腦外傷患者的高顱壓,但對其作用缺乏有效的評估。

  英國愛丁堡臨床腦科學研究中心的Peter J.D. Andrews等通過大樣本對照研究評估亞低溫治療對腦外傷患者顱高壓的療效。結果發表在2015年10月《The New Engl 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線上。

  該研究收集2009年到2014年18個國家47個醫療中心的387例顱內壓超過20 mmHg的原發性顱腦外傷患者,分入研究組接受標準療法+亞低溫(32~35℃)療法和對照組接受標準療法。第一階段治療的標準療法包括機械通氣和鎮靜劑應用;第二階段治療的標準療法中加入滲透療法控製顱內壓,而研究組僅在亞低溫療法控製顱內壓無效時加入滲透療法;如果第二階段治療無法控製顱內壓,轉為第三階段治療,即應用巴比妥類藥物和棄骨瓣減壓術。

  治療6個月後,采用擴展格拉斯哥預後評分(GOS-E 0-8分,評分越低說明預後越差)評估患者結局。最終,約有44%的研究組患者進入了第三階段的治療,對照組為54%。最初7天的反複監測發現,兩組患者僅在體溫上存在差異,而顱內壓、平均動脈壓、腦灌注壓均無差異。6個月後,對照組患者的GOS-E評分明顯好於研究組,比值比為1.53(95%CI 1.02~2.30;P=0.04)。兩組中預後較好的患者比例(GOS-E評分5-8)也存在明顯差異,研究組為26%,而對照組為37%(P=0.03)。

  該研究表明,就患者預後而言,亞低溫療法聯合標準療法控製腦外傷後的高顱壓與單純標準療法相比並無優勢,患者結局反而相對更差。

關鍵字:高顱壓,亞低溫治療,低溫療法,顱腦外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