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trients:美國成年人血清睾酮水平較高與前期糖尿病風險較低相關 ...
背景:糖尿病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大約有9600萬美國成年人,或者說三分之一患有糖尿病前期[1]。糖尿病前期是一種以空腹血糖水平升高、血紅蛋白A1c升高或糖耐量受損為特...
來源:MedSci梅斯 2023-01-30 -
European Radiology:如何提高甲狀腺結節的超聲診斷?
超聲檢查作為一種簡單、無創的診斷方法,目前在甲狀腺結節評估過程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臨床上,某些超聲指標與甲狀腺癌明顯相關。常用的實時超聲指標包括大小、成分、形狀、暈輪征、回聲、鈣化以及...
來源:MedSci梅斯 2023-01-30 -
零糖也不健康?Cell論文證實,人造甜味劑會影響腸道菌群並改變血糖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世界範圍內,肥胖已經成為了一個主要公共健康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有近20億人超重或肥胖,從1975到2016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3倍...
來源:生物世界 2023-01-30 -
「躺平」就能瘦!不用運動節食,隻需刪除肥胖特定基因
最近,《國際肥胖雜誌》上發布了一項研究發現:刪除雄性小鼠與肥胖相關的基因,可大幅減少脂肪量。該研究成果可能會對肥胖患者的治療產生重大影響,如果這項技術能應用於人類,那意味著敲除肥...
來源:生物探索 2023-01-30 -
ACEI/ARB聯合活性維生素D,可減少糖尿病腎病患者的白蛋白尿!
糖尿病的日益流行加劇了終末期腎病(ESRD)的負擔,據估計,在發達國家,糖尿病腎病(DKD)約占 ESRD 的 50%。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腎髒病,主要包括尿白蛋白/肌酐比...
來源:MedSci梅斯 2023-01-30 -
JAHA:飲食和睡眠間隔與體重變化的關係
超重和肥胖是公認的可改變的慢性疾病風險因素,影響了70%的美國成年人。針對卡路裏限製、改變飲食結構和增加身體活動來控製超重和肥胖的方法效果並不理想,促使了開發可以提高成功率的替代...
來源:MedSci梅斯 2023-01-29 -
中藥治療糖尿病心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糖尿病性心肌病(DC)是一種在沒有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和心髒瓣膜疾病等心髒危險因素的情況下,由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結構和功能異常的心髒病。糖脂毒性,心肌細胞鈣質失衡,線粒體損傷,慢性炎...
來源:MedSci梅斯 2023-01-29 -
Nature子刊 | 警惕!中山大學蔡衛斌團隊發現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加劇...
他汀類藥物在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汀類藥物與胰島素抵抗的關係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許多隨機對照試驗證實,他汀類藥物對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作用利大於弊。然而,迫切需要進一步...
來源:iNature 2023-01-29 -
BMC MED:動脈粥樣硬化和炎症之間的時間關係及其對2型糖尿病發病的聯...
在明顯的高血糖症中通常會觀察到並發的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和炎症升高,並且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有助於糖尿病的發生。然而,它們之間的時間關係以及它們累積的共同暴露對未來2型糖尿病(T2D)的...
來源:MedSci梅斯 2023-01-29 -
Cell Metabolism:最新減肥藥或將來了!張媛媛等開發降低體重...
盡管在過去的50年裏,肥胖的發病率迅速上升,但解決這一世界性健康問題的治療方案是相當有限的胃分流手術為肥胖患者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減肥效果,然而這種手術是侵入性的,昂貴的,並伴有多種副作用,包...
來源:iNature 2023-01-29 -
忠告:糖尿病人不妨嚐試一下這3種運動,血糖或許更為穩定
糖尿病出現給患者生活帶來困擾,如果疾病不斷發展,還會多種並發症來襲威脅生命健康,因此,不要當做普通問題去對待。關於血糖如何控製效果好應該研究清楚,並通過良好習慣養成讓指標穩定,血糖控製...
來源:醫聯媒體 2023-01-18 -
上廁所後,出現3種情況,自查血糖是否升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血糖過高相對危險,不受控製,沒有保持良好的習慣來調節,後續會引發糖尿病。因此,平時檢查工作要做好,對血糖控製有幫助的良好生活方式要堅持,盡量讓指標穩定。另外,血糖過高並非沒有跡象,有的人在上廁...
來源:醫聯媒體 2023-01-18 -
甲狀腺疾病的發生,或與這4個行為有關,想要避免,盡量改正
甲狀腺作為重要的內分泌器官,要保持功能良好應該注意正確生活習慣養成。但越來越多的人出現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或者甲狀腺癌等。無論哪一些疾病入侵都會給身體帶來...
來源:醫聯媒體 2023-01-18 -
糖尿病也有真假之分,容易混淆,符合4種情況,或許是假性糖尿病
一說到糖尿病許多人都知道是棘手的慢性疾病,在血糖波動時許多症狀明顯。當然,糖尿病不隻是讓患者夜尿多、口幹舌燥、肢體發麻,還會在病情加重後傷害血管,神經係統以及多個器官,而等到嚴重並發症出現才積...
來源:醫聯媒體 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