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複旦大學醫學院病理科的鈕小玲等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RGC-32(response gene to complement 32) 蛋白在IgA腎病( IgAN)兒童和正常腎組織中表達於腎小管,而在腎小球、腎小管間質及腎血管未見表達。RGC-32可能參與了IgAN患兒的腎小管間質損傷,尤其是TGF-β1誘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間充質轉分化(EMT)過程。該研究發表於2011年第7期《中華腎髒病雜誌》。
研究人員們利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觀察IgAN兒童及正常腎組織中RGC-32蛋白的表達與分布,並與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的表達、IgAN腎組織病理損傷程度及臨床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顯示,RGC-32蛋白在IgAN及正常腎組織的腎小管均明顯表達,而在腎小球、腎小管間質及腎血管未見表達。RGC-32在正常腎組織、IgAN輕度、中度及重度損傷組中的陽性表達指數分別為18.29%、23.90%、31.23%和34.52%。RGC-32在IgAN兒童腎組織的陽性表達指數與腎小球評分、腎小管間質評分均呈正相關;與α-SMA、TGF-β1表達亦呈正相關;而與Scr、尿NAG/Cr、尿A1b/Cr、尿IgG/Cr、尿α1微球蛋白/Cr均無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