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劉上、車妙琳、謝波等在《中華腎髒病雜誌》[2011,27(6)]發表了一項回顧性觀察研究,對心髒術後急性腎損害(AKI)患者的長期預後情況及有關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研究提示,心髒手術後AKI是影響患者長期生存的獨立危險因素,即使AKI後Scr值恢複到基線水平,長期的患者預後和腎髒預後仍然較差。
研究者選擇2004年1月1 日至2007年6月30日在該院行心髒手術且存活出院的所有患者,門診或電話隨訪患者的生存情況至2010年2月28日。回顧性收集患者術前、術中、術後的臨床及實驗室資料,觀察患者術後長期生存率及腎功能情況。
分析顯示,共941例心髒手術患者,術後發生過AKI患者275例(29.2%),非AKI患者666例(70.8%)。在總共46.5個月(34.5,59.2)的隨訪過程中,術後發生過AKI的患者生存率顯著低於非AKl患者(67.8%對85.6%,P<0.01),且隨著AKI嚴重程度的增加,生存率逐漸下降(AKIN 1、2和3期患者的生存率分別為70.7%、62.3%和58.6%,P<0.01)。
在AKI組中,90.5%的患者出院時腎功能完全恢複至基線水平,但隨訪期間生存率仍顯著低於非AKI組患者(69.6%對85.6%,P<0.01)。
Cox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增加(年齡每增加20歲,HR=2.238)、術前貧血(HR=1.625)、手術時間延長(每增加1 h,HR=1.153)、AKI的發生及分期增加(每增加1期,HR=1.473)是患者長期預後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隨訪結束時,AKI組患者的Scr顯著高於非AKI組(107.6μmol/L比83.0 μmol/L,P=0.014);AKI組中34.0%患者進入了CKD 3~5期。出院後5年,34.8%的AKI患者發生Scr翻倍。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