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
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葛堅教授領銜的青光眼臨床診治模式的轉變項目,榮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項目由葛堅、卓業鴻、劉杏等10位專家合作完成,凝聚著青光眼專科30多年來集體智慧的結晶。他們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家族性開角型青光眼和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共屬線粒體病,P3701L突變基因既可用於家族性青光眼的基因預警與症狀前診斷,又可提供藥物治療新靶點。同時,他們率先在國內倡導個體化綜合診治青光眼的新模式,即將整合圖像分析技術、激光治療、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術、引流管置入術等結合,轉變了傳統的單一治療模式,從而有效提高了青光眼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的成功率,並降低了青光眼的致盲率。
此外,該項目利用siRNA結合納米技術解決了青光眼術後疤痕化的臨床難題,還證明了中藥川穹嗪能有效穩定細胞線粒體、具有良好的視網膜神經元保護作用。該項目發表論文150篇,其中SCI文章30餘篇,成果得到了十餘家著名眼科醫院的應用。
青光眼是僅次於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全國眼病患病率為1%-2%,該項目已攻克青光眼發病機製未明、早期診斷困難、幹預治療棘手的難題,使青光眼可以被早發現、早治療,並阻斷或延緩患者失明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