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患者的血栓調節蛋白突變

作者:比利時勒芬市VIB-K.U. 勒芬Vesalius研究中心等 米克・德爾瓦艾(Delvaeye)等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08-18

米克・德爾瓦艾(Delvaeye)等 比利時勒芬市VIB-K.U. 勒芬Vesalius研究中心等  

  背景 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由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和腎衰三聯征組成。該綜合征的常見類型是產誌賀毒素杆菌感染觸發的,並且轉歸良好。該綜合征不太常見的類型稱為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約占病例的10%,患有這種類型綜合征的病人預後差。大約半數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病人有調節補體係統的基因突變。其餘病例中的遺傳因素不詳。血栓調節蛋白是一種具有抗凝、抗炎和細胞保護特性的內皮糖蛋白,我們研究了它在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中的作用。  

  方法 我們對152例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病人和380名對照者的完整血栓調節蛋白基因(THBD)進行測序。我們采用純化蛋白和細胞表達係統,研究血栓調節蛋白是否可調節補體係統,並且我們還描述了(調節)機製的特征。我們采用在培養的細胞中表達血栓調節蛋白變異體的方法,評估與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相關的血栓調節蛋白錯義突變對補體活化的影響。  

  結果 在152例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病人中,7例互不相關的病人有6種不同的雜合性錯義THBD突變。在體外,血栓調節蛋白與C3b和因子H(CFH)結合,並且在有輔助因子、CFH或C4b結合蛋白的情況下,通過加速因子Ⅰ介導的C3b滅活,負向調節補體。通過促進血漿羧肽酶原B的活化,血栓調節蛋白還加速過敏毒素C3a和C5a的滅活。表達與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相關的血栓調節蛋白變異體的培養細胞,滅活C3b和活化羧肽酶原B的能力下降,因此免受活化補體傷害的能力較低。  

  結論  損害血栓調節蛋白功能的突變發生於大約5%有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的病人。  

  (N Engl J Med 2009;361:345-57. July 23,2009)(呂國平 譯)    

關鍵字: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非典型,血栓調節蛋白,突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