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尿酸血症、低鉀血症。腎活檢病理支持IgA腎病(IgAN),眼科檢查示角膜K-F環。經頭顱磁共振(MRI)、B超檢查,明確診斷為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該病曆提示,Wilson病是以肝髒和神經係統損害為臨床特征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而以腎髒病變為首發症狀者少見,易漏診;當遇到不明原因腎小管間質損害時,眼部檢查是明確診斷的重要線索。
患者男性19歲,因尿檢異常2年餘入院。血尿液檢查示腎小管功能損傷,表現為低提示 1例青年男性,因發現尿檢異常2年餘入院。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病理支持IgA腎病(IgAN),但明顯的腎小管間質損害無法用原發性IgAN解釋。進一步搜尋導致繼發性IgAN的基礎疾病。眼科檢查顯示角膜K-F環,結合患者的眼、肝、腦部病變,診斷為Wilson病。
病曆簡介 患者,男性,19歲,因發現尿檢異常2年餘入院。
現病史 患者在進食不潔食物後出現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伴發熱(體溫38.5℃,)、咽痛,次日體溫恢複正常,惡心嘔吐好轉,於當地醫院查尿常規:蛋白2+、隱血3+,血壓及血清肌酐(Scr)正常。
患者來我院就診,輔助檢查示尿蛋白0.71 g/24h,尿紅細胞60萬/ml,均一型,Scr 1.03 mg/dl, B超雙腎大小及形態正常。以後尿蛋白波動於0.43~0.85 g/24h,尿紅細胞1萬~50萬/ml,多形型,Scr正常。
患者再次來院。輔助檢查示少量蛋白尿(0.79 g/24h), Scr 正常,低尿酸血症(97 μmol/L),為進一步診治入院。患者病程中無浮腫、肉眼血尿、夜尿增多、高血壓及腎功能損害,無不規則發熱、皮疹、脫發、口腔潰瘍、口幹、眼幹、腹痛、黑便及體重下降。
既往史 無特殊。
家族史 父母體健,非近親結婚,患者為獨子,否認家族中有類似疾病患者,否認家族遺傳病史。
入院查體 體溫36.5℃,脈搏76次/分,血壓 120/80 mmHg,呼吸18次/分,體質指數(BMI) 18.8 kg/m2。
發育正常,神誌清楚,心、肺、腹體檢未發現異常。
診斷經過 腎小管功能明顯受損
入院後尿液檢查示少量蛋白尿(0.67 g/24h),少量鏡下血尿(尿紅細胞7萬~13萬/ml,多形型),同時發現近端腎小管功能明顯損害,表現為尿視黃醇結合蛋白(RBP) 顯著升高(42.88 mg/L,正常值<0.5 mg/L),腎性糖尿(508 mg/24h),小分子(分子量<6萬道爾頓)尿蛋白占36.0%。血液檢查也提示腎小管功能損傷,表現為低尿酸血症(99 μmol/L),低鉀血症(3.37 mmol/L)。
患者腎小管間質病變難以單純用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解釋,進一步行腎活檢以明確診斷。光鏡:21個腎小球,1個球性廢棄,腎小球節段係膜區輕度增寬,包曼囊壁節段增厚、分層,囊周纖維化;小灶性腎小管萎縮,較多非萎縮小管基膜增厚,腎間質散在單個核及酸性細胞浸潤(圖1)。免疫熒光:IgG++、IgA++、C3++,彌漫分布,呈顆粒狀沉積於係膜區(圖2)。IgM、C4、C1q陰性。電鏡:未見腎小球,腎小管基膜增厚,部分腎小管上皮細胞胞漿內線粒體變性,表現為內外膜分離,脊變短、消失,溶酶體增多,數處見髓樣小體(圖3)。
診斷經過 發現角膜K-F環
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病理支持IgA腎病(IgAN),但原發性IgAN腎小管間質病變多出現在疾病晚期,且臨床表現與病理改變均較腎小球病變明顯減輕,此例患者明顯的腎小管間質損害無法用原發性IgAN解釋。
進一步我們搜尋導致繼發性IgAN的基礎疾病,輔助檢查發現多種自身抗體陰性,血清補體正常,血清副球蛋白檢查未見異常,雙眼濾紙試驗與淚膜破裂時間正常,腎組織Ⅳ型膠原α3、α5鏈染色正常。風濕性疾病導致的繼發性IgAN不成立,IgAN伴副球蛋白血症腎損害或遺傳性腎炎也不成立。
眼科檢查顯示角膜K-F環(圖4),提示須排除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Wilson病可以通過IgA在腎組織沉積和銅代謝異常導致IgAN和間質性腎炎。
頭顱磁共振(MRI)發現雙側豆狀核及殼核可見長T1長T2信號,第三腦室增寬(約13 mm)(圖5-7),B超檢查示肝區光點增強,病程中患者肝功能正常,血清銅藍蛋白267.1 mg/L(正常值110~500 mg/L)。
結合患者的眼、肝、腦部病變,盡管患者肝功能與血清銅藍蛋白正常,但也明確診斷為“Wilson病,Wilson病相關性腎損害,慢性間質性腎炎(代謝相關性), IgAN(繼發性)”。診斷明確後予以鋅製劑驅銅治療,同時輔以冬蟲夏草製劑治療。
Wilson病累及腎髒少見,以尿檢異常為首發症狀,更為少見,易致誤診與漏診。本例患者雖具眼、腦病變,但缺乏典型的肝髒病變,血清銅藍蛋白正常,臨床上也極易誤診與漏診。患者入院後檢查發現明顯的腎小管間質損傷,進一步行眼科檢查,從而明確不典型Wilson病的診斷,為早期治療,預防後續進一步肝、腦、腎損害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分析討論 不典型Wilson病的診斷
Wilson病是少見的遺傳性疾病,發生率為1/30萬,在不同種族、家族及個體間,臨床表現差異很大,起病形式可急可緩,臨床表現複雜多變,極易誤診。國外報告誤診率達28%,國內文獻報告誤診率高達45%~50%。國內胡紀源等將在Wilson病首發症狀出現後,經2個以上醫院就診,時間超過3個月仍錯誤診斷或尚不能明確診斷者,定義為誤診或診斷不明,對1011例患者研究分析,發現51.04%長期誤診,19.09%長期診斷不明,僅29.87%能在首發症狀出現3個月內得到正確診斷。
不典型Wilson病給臨床及時正確診斷帶來巨大的挑戰,為解決這一臨床難題,2001年在德國萊比錫(Lpeizig)第八屆國際Wilson病和門克斯病 (Menkes病)會議上,專家對不典型Wilson病診斷提出了Lpeizig積分係統,積分4分,即可以明確診斷(表1)。2007年Ala等提出了Wilson病診斷思路,2008年美國肝病學會對臨床以肝髒病變和(或)神經精神異常表現的Wilson病診斷進行了規範,對不典型Wilson病診斷步驟未作修改。
國內文獻顯示,Wilson病腎髒損害並不鮮見,但以腎髒病變為首發症狀的少見。許賢豪等報告的80例Wilson病患者中,腎髒受累者占40% ,以腎髒改變為首發表現者僅占3.99%。薑紅等報告,24例Wilson病患兒中伴腎損害者8例,其中僅1例以腎髒病變為首發症狀。以腎髒病變為首發症狀的Wilson病更易漏診。
分析討論 Wilson病腎損害的臨床表現
Wilson病源於WD 基因突變不能有效表達基因產物,導致銅代謝障礙,過量的銅積聚於肝、腦等組織,引起相應病變。盡管銅也可以沉積在腎髒,但腎損害發生率及嚴重程度較肝、腦明顯減輕。
為何Wilson病腎髒損害的發生頻率及嚴重程度遠不及肝與腦?這與不同組織銅轉運ATP酶(ATPases)分布不同有關。ATP7A在腎小管基側膜銅轉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保護腎髒免受銅負荷過度的影響。
我國學者的工作表明,Wilson病腎損害並不少見,主要出現腎小管功能損害,患者臨床表現為腎小管酸中毒、氨基酸尿、腎性糖尿等;也可以出現腎小球損害,主要有蛋白尿伴血尿、單純血尿、單純蛋白尿三種形式;還有文獻報告可以出現腎結石。
分析討論 Wilson病腎損害的病理改變
目前認為,介導Wilson病腎損害可能機製有以下幾點。①銅在腎髒沉積:主要集中於近曲腎小管及遠曲腎小管上皮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扁平化,基底膜增厚,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②IgA在腎組織沉積:介導繼發性IgAN,主要繼發於Wilson病肝髒損害,腸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受損害;銅也可以介導腎小球損害,引起血尿。③骨質疏鬆,鈣磷代謝紊亂:導致泌尿係結石。
點評
Wilson病是以肝髒和神經係統損害為臨床特征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在我國,Wilson病引起的腎髒損害並不少見,但以腎髒病變為首發症狀的十分少見,易漏診。當臨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腎小管間質損害時,應警惕Wilson病。多種腎髒疾病可以出現眼部病變,眼部檢查是明確此類患者診斷的重要線索。
注:本文為刪減版,PDF全文點擊查看:Wilson病.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