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病變腎病診斷指標問世,三大腎病最後一塊拚圖即將完成!

作者:石頭醫生 來源:天天說腎 日期:23-02-15

腎病的類型非常多,治療方案各不相同。為了區分種種腎病類型,1951年,意大利開展了世界上第一例經皮腎穿刺活檢術。

腎穿刺活檢術是一種二級手術,也是一種創傷性檢查,風險中等。為了減小風險,也減少患者的檢驗費用,進入新世紀以來,越來越多使用抽血、驗尿的新型特異性指標被發現。

今天筆者介紹一個新型指標:

微小病變腎病診斷指標

腎病自身抗體

其實早在二十年前,醫學家就發現:腎移植複發(移植後重新出現蛋白尿)患者中,腎病自身抗體較高。不過移植腎複發司空見慣,短則五六年、長則十來年幾乎都會複發,並無特殊之處。當時,學術界並沒有意識到它與微小病變腎病有關。

腎病自身抗體名聲大噪,發生在去年:麻省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專家們,在微小病變患者體內發現了它,且陽性率比其它腎病高很多:

而且研究者還發現,微小病變患者做腎移植前,如果腎病自身抗體較高,那麼移植後仍然存在尿蛋白,且為大量。

為什麼許多微小病變患者,會有腎病自身抗體升高?它是微小病變的致病凶手嗎?

微小病變腎病的發病原因有很多。2012年,《國際泌尿係統雜誌》列出了微小病變已發現的病因,有8種——當然它們有主次之分,其中,T細胞分泌的血管通透因子等致病因素非常受關注。血管通透因子,從它的名字就能看出來,它可以增加腎髒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使血液中的蛋白質透過血管壁漏出來、成為尿蛋白。

而現在,腎病自身抗體告訴我們:原來微小病變腎病也可有自身免疫現象:免疫係統對我們自己的身體下手,派出抗體發動攻擊。怪不得一些治療自身免疫病(比如狼瘡)的藥物,在微小病變腎病中也有效。

腎病自身抗體,是不是微小病變腎病的最大致病元凶還不能確定,但它逃不了幹係。

近一年來,這一發現引起了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腎病專家關注,將對微小病變腎病的診斷、治療產生巨大影響。

這意味著:

三大腎病類型的最後一塊拚圖

即將完成

在原發性腎病中,微小病變腎病、IgA腎病、膜性腎病,是人數最多的3種腎病,占比高達94%.

其中:

1. 膜性腎病指標: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特異性高達99%-100%,已成為膜性腎病的特異性指標。

2. IgA腎病指標:IgA/C3,也可作為一項IgA腎病的輔助診斷指標。

3. 隻有微小病變腎病,至今仍然缺一項診斷指標。腎病自身抗體的發現,可能幫助完成3大腎病診斷的最後一塊拚圖,還可能為將來的治療靶點指明方向。

如今有學者,將腎病自身抗體的地位,類比為抗磷脂酶A2受體抗體那樣重要。

有許多人、包括許多患者當事人不太在乎:

一個微小病變腎病而已,值得嗎?一吃激素就好了嘛,離尿毒症遠著呢,小病罷了。

這病確實是一吃激素就好,但往往是一減激素或停激素就複發。治療多年、反複複發,或是腎功能出現衰退的微小病變腎病患者,才會足夠重視該病。

微小病變是一個打遊擊的,不會和你的激素正麵硬剛,它深諳毛主席“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看似軟弱,實則是一個外柔內剛的彈簧,讓它屈服可不容易。每彈一次腎髒細胞就死一大片,拖下去可能真讓它彈翻了天。

微小病變群體中,主要是兒童,還有一部分老人,發病年齡段是“兩頭多”。一些老年人覺得反正也沒多少年了,拖一拖也就過去了,以後複發就複發吧,這也可以理解。但是微小病變群體中,兒童比老人更多,對於小孩怎麼能隻看眼下呢?長大了卻透析了要後悔一輩子的。

所以治療微小病變腎病尤其是兒童,防複發是重點。需要用中醫藥減小激素劑量,防範激素傷害腎上腺;同時用中醫藥保護腎上腺皮質,避免出現複發因素——腎上腺皮質萎縮,這樣才能有效防範複發、避免發展到尿毒症。我們在臨床實踐中,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

關鍵字:微小病變腎病,診斷指標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