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腎病患者,最發愁的往往是指標超標,希望把指標降下來。比如尿蛋白、血壓、血肌酐等,均是想方設法使其降低。
其實相對於降指標,更關鍵的是提指標。有幾個腎病指標,總是低,我們需要把它們提上來。
一、血漿白蛋白低,需要提升
當蛋白質被腎友尿了出來,血裏的蛋白質就少了。其實,血裏的蛋白比尿裏的蛋白更加關鍵。醫生看到尿蛋白高了可能仍然比較淡定,但一看到血漿白蛋白低就緊張。
一個人尿蛋白異常,較大概率會出事;
一個人血漿白蛋白異常,一定會出事。
因為低蛋白血症,不僅意味著尿蛋白高了,還意味著幾件壞事:
1. 肝髒合成蛋白質出現了障礙
2. 炎症導致蛋白質分解消耗
3. 人體沒有充足的蛋白質來製造抗體,消滅不了病菌,感染風險增大
4. 藥物需要蛋白質來發揮作用,人體缺蛋白質會導致藥效變差
所以預測腎病結局,很少看尿蛋白,一般是看血漿白蛋白——小於30g/L時,進展為尿毒症的風險和透析患者的死亡率都明顯增加。
二、血紅蛋白低,需要提升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成分,負責運送氧氣。如果男性低於130g/L、女性低於115g/L,就是貧血,人體會缺血。
哪些器官怕缺血?人體所有器官都怕,最怕的是心腦腎。腎髒和大腦的細胞再生能力差,缺血壞死很難恢複。心髒則是為了給其它器官增加供血,代償性地玩命泵血——這種活計幹不長,時間久了心髒會累得心力衰竭。
三、腎小球濾過率低,需要提升
腎小球濾過率,是指腎髒過濾血液的速度,它是腎功能的金指標。
腎衰和心衰很相似,心衰是心髒泵血變少了(射血分數降低),腎衰是腎髒濾血變少了(腎小球濾過率降低),本質上都是血流量變少了,需要提升。
一些心髒疾病改善血流量,能放支架,因為心髒是大血管;而腎髒是密密麻麻、肉眼看不見的毛細血管,放不了支架,提升血流就比較棘手,需要應用擴血管、活血的幹預方案來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