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細胞,也稱為腎小球上皮細胞,被認為是腎小球濾過屏障(GFB)的最終守門人。這種特殊的內髒上皮細胞包含由狹縫隔膜隔開的多個叉指足突,並在介導細胞信號傳導以維持生理功能方麵起著關鍵作用。足細胞損傷的特征是足細胞功能障礙或結構損傷,這可能是由不同的未知因素引起的。
事實上,在臨床實踐中經常觀察到足細胞損傷會導致蛋白質丟失,這是各種蛋白尿的中心事件。足細胞損傷被認為是足細胞病發病機製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有助於慢性腎髒病(CKD)的發生和進展。正是因為足細胞損傷導致GFB的損傷,並逐漸成為各種腎小球腎炎病理生理學的基礎。此外,足細胞損傷已被視為腎小球疾病的重要臨床預後指標。防止足細胞受到傷害是維持腎功能的核心目標。目前足細胞損傷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類固醇和免疫抑製藥物等。然而,較高的成本和副作用嚴重擾亂了足細胞損傷患者。因此,有必要為足細胞損傷開發更有效,安全和經濟的治療方法。
自從屠呦呦因發現一種名為青蒿素的瘧疾新療法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以來,傳統中醫(TCM)越來越受到關注。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試圖研究從不同草藥中提取的活性成分的潛在機製。近年來,中醫藥在足細胞損傷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關注。
2009年至2020年發表的中醫與足細胞損傷研究文章數量:
研究者通過Google Scholar、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ience Direct檢索了在同行評審的英文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使用以下關鍵詞“中藥”、“中藥”、“中藥複方”、“針灸”、“艾灸”和“足細胞”,時間範圍在2009年至2020年之間。顯然,中醫和足細胞損傷領域的研究逐漸增加。
此外,現有研究表明,活性成分、中草藥和中藥化合物對足細胞損傷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療作用。此文係統綜述了中醫藥治療足細胞損傷的相關研究,總結了未來發展的可行方向,並分析了存在的不足。
足細胞損傷的不同病理過程及其共同因素:
中藥活性成分在足細胞損傷修複中的作用及相關信號通路:
綜上所述,該文綜述了中醫藥對足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包括有效成分、中藥材、複方、針灸等。關於活性成分,突出顯示了AS-IV,TP,BBR和Rg1。在複方處方方麵,草藥主要由活血藥物組成,其次是補腎補脾藥物。雖然針灸治療足細胞損傷的報道很少,但仍然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研究方向。至於研究模型,HG誘導的足細胞損傷,STZ誘導的足細胞損傷和ADR誘導的足細胞損傷是最常用的模型。在機製方麵,AMPK、PPARγ和NF-κB以及SIRT1/PGC-1α通路是研究熱點。這些發現不僅可以指導和啟發研究人員探索新的有效足細胞損傷治療方法,而且可以為中醫的現代化做出巨大貢獻。同時仍需全力發揮中醫藥對足細胞損傷的優勢。
總之,需要進一步努力提高我們對中醫機製的認識。就像從中草藥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偉大發現一樣,要從中藥中找到滿意的藥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相信,道路崎嶇不平,前途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Yao T, Su W, Han S,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ment of Podocyte Injury. Front Pharmacol. 2022;13:816025. Published 2022 Feb 25. doi:10.3389/fphar.2022.816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