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普通的慢性腎髒病,腎功能進展速度是平均每年腎小球濾過率降低4ml/min(正常值是90以上),而糖尿病腎病的進展速度,則達到了5-10ml/min。
這是什麼概念呢?
我們從剛出現腎功能損害開始算,普通的腎病患者進展到尿毒症(濾過率15)要多久?(90-15)/4 = 18.75年。
而糖尿病腎病進展到要多久?糖腎有兩點比較特殊,一是進展速度快,濾過率每年下降5-10,我們按平均7.5算;二是透析早(並發症多、濾過率虛高),濾過率20左右就要透析。時間是(90-20)/7.5 = 9.3年,早了9年多。
這是從腎衰初期開始算。實際上在發生腎衰之前,糖尿病腎病的進展速度也顯著領先於其他腎病。流行病學研究數據,多數腎病發展至腎衰在10-15年以上;而糖腎從出現尿蛋白到腎衰平均隻有5年。又早了5-10年。
同樣是腎病,糖腎進展更快,到尿毒症的時間比平均早15年左右。正因如此,糖腎被認為是最難治、最危險的腎病。
所以,糖腎的管控,必須比其他腎病更加嚴格。
嚴到什麼程度?
我經常說,IgA腎病、膜性腎病等等這些常見的腎病,尿蛋白控製目標值是0.5g以下。比如0.2g、0.4g,雖然仍然超標,但沒有顯著危害,隻要低於0.5g就可以認為是安全的,長期隨訪數據也支持這一結論,我一直
但糖腎的尿蛋白控製目標則不同:0.15g以下。
沒錯,就是正常值。
其他腎病可以允許尿蛋白略微偏高,而糖腎的尿蛋白,需要降到完全正常。
有必要這麼嚴格嗎?是不是小題大做了?
沒有小題大做,對於糖腎這種高進展風險的腎病,確實有必要降至完全正常。
最近,《中華腎髒病雜誌》發布了《2022版慢性腎髒病早期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
這部指南在5年也發布過一版,但當年我國的糖尿病腎病患者數量剛剛開始飆升,還未引起廣泛注意。
而這次的新版指南,專門新增了糖尿病腎病的管控目標: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是一個單次尿的單位,30mg/g換算為24小時尿蛋白定量為0.15g.
《美國腎髒病學會期刊》曾經發過研究,顯示糖腎患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在>30mg/g(相當於定量0.15g)時,就已出現了一定比例的腎單位損傷。隻是有其它腎單位接管工作,腎功能才沒有出現衰竭。
但不能總讓其它腎單位接管工作。腎髒進化出了額外的腎單位,是因為它無法保持高強度的連續工作。腎單位交替工作、休息是必須的,得不到休息就會逐步累死。
在治療方麵,新指南在以前的藥物基礎上,新增了醛固酮拮抗劑。
因為以前的醛固酮拮抗劑,比如螺內酯、依普利酮,雖然勉強能用,但總歸不如人意。近兩年出現了第三代醛固酮拮抗劑——非奈利酮。
而且在上個月剛剛過去的歐洲腎髒病年會上,公布了FIDELITY研究的亞組分析:非奈利酮治療4期糖腎,腎功能惡化風險降低了39%,令人鼓舞。
以前,糖腎往往是單藥治療腎髒,達標有一定困難。現在有了列淨類、肽類、非奈利酮等新型藥物,又有中醫藥進一步降低尿蛋白,糖腎這種尿毒症風險最大的腎病,正式進入以「完全正常」為導向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