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讀者看題目可能就猜到了今天的主角:普利/沙坦類藥物(RAS阻滯劑)。
自世界上第一種RAS阻滯劑——卡托普利於1981年上市以來,腎內科從未有過其它藥物像RAS阻滯劑一樣獲得如此之大的成功:成為全球處方量最大的降壓藥,連續三十年作為各類慢性腎髒病的基礎治療藥物。
比如其中的代表藥物之一纈沙坦:
此類藥物服藥時間越長,腎髒保護效果就越顯著,比如服用氯沙坦4年,降低尿毒症發生率:
RAS阻滯劑一步步被證實可降壓、降尿蛋白、降低腎功能惡化風險、降低心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每一項作用的證實都讓業界感到振奮。
對此不多介紹了,腎病朋友們隻需知道一件事:普利/沙坦類藥物是40年來腎內科應用最成功的一類藥物。
但是,好藥需要好的用法,才能發揮效果。
所以,今天咱們重點說一說普利/沙坦應用前後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發揮出最佳效果。
1.
用藥前
篩查是否存在腎動脈狹窄
普利/沙坦類藥物的安全性有口皆碑,無論是否合並糖尿病、高血脂、頸動脈斑塊、心腦血管疾病,都可將其作為首選藥,很少有禁忌症。也很少有患者會抵觸,偶爾出現私自停藥的現象,但大部分是因為患者誤認為它是“吃不吃都行的藥”,而很少是因為不良反應。
唯二的禁忌症,一是孕婦,二是雙腎動脈狹窄。
因為普利/沙坦會降低腎髒的血流灌注,如果存在腎動脈狹窄,腎髒就容易缺血。
注意不是單腎動脈狹窄,單側的腎動脈狹窄隻是需要小劑量、勤檢查,不是絕對禁忌。
2.
用藥後1-2周
檢查電解質和腎功能
腎動脈狹窄的患者在用藥後會出現電解質和腎功能的顯著波動,一般的患者不會有明顯的問題。但我們還是需要檢查,因為:
一方麵是以防萬一,避免血鉀和腎功能有大的波動;
另一方麵是結合血壓,看看患者能耐受多大的劑量。
3.
用藥過程中
調整至最佳劑量
普利/沙坦類藥物的標準劑量,是按照降血壓來設計的,雖然降壓效果明顯,但降尿蛋白效果並不太明顯(降幅15%-20%),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如果RAS阻滯劑是為了降低尿蛋白而問世,那麼當初研發人員恐怕不會將纈沙坦的標準劑量定為80mg.
蛋白尿患者,通常會使用2-4倍劑量,讓尿蛋白降幅達到50%,更有可能達到臨床治愈。
藥物的降壓效果是有極限的,一般增加劑量不會使血壓成比例下降,血壓下降有個平滑的“L”型曲線。
至於最佳劑量是多少,目前並沒有探索到劑量上限,要看患者有沒有低血壓、高血鉀和腎功能的變化幅度。有部分人可以用到8倍,還有學者試驗過19-23倍的超大劑量,效果還不錯。最佳劑量是個性化的,需要臨床大夫根據患者的年齡、血壓、電解質、腎功能、尿蛋白水平、其它基礎疾病等等因素綜合決定。
做到以上幾點就OK了嗎?還差一步,需要患者飲食上的配合,否則效果不會好。
4.
低鹽飲食
別讓鈉拖了後腿
普通人的吃鹽量大多是超標的。如果吃了較多的鹽分,身體為了容納這些鹽分(鈉),會瀦留很多水分,腎病患者就會形成水腫(眼皮腫),水鈉瀦留——破壞性很大。
眼皮腫:
慢性腎髒病患者的腎髒承受的壓力,本來就比普通人要大,再加上水鈉瀦留的“憋脹”,腎小球內壓會更大。普利/沙坦類藥物經過前麵幾個步驟辛辛苦苦降下來的腎小球內壓,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藥效大打折扣。
少吃鹽不止是做飯少放鹽(6g以下每人每天),還要留心食材和零食中的「隱形鹽」。有時候隱形鹽不好揪出來,可以檢查24小時尿鈉(和24小時尿蛋白一起留尿),吃鹽合不合格一目了然。
(注意24小時尿鈉的控製標準是100毫摩爾以下,有的化驗單上會標得更高,那個參考值不適合腎病患者)
猛虎需添翼,好馬配好鞍,要讓普利/沙坦類藥物發揮出滿意的作用,需要一位負責任的醫生和一位積極配合的患者通力合作,才能讓腎髒得到滿意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