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各式各樣的海鮮,已經成為了餐桌上的家常便菜。海鮮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十分豐富,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但總有腎友很擔心,說「海鮮是發物,腎病患者不能吃。」
心疼海鮮三分鍾,海鮮們承擔的太多太多。
首先,沒有發物一說。
要想知道海鮮是否適合腎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營養成分。
海鮮
包括魚類、蝦類、蟹類、貝類等海產品,常見的有多寶魚、扇貝、基圍蝦、鮑魚、梭子蟹、海帶片等。簡單來說,隻要是出產於海裏的可食用的動物性或植物性原料統稱為海鮮。
海鮮屬於動物性食物,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和豬肉、牛肉一樣差不多。
而腎病患者攝入蛋白質的首選就是優質蛋白質,隻是根據腎功能不同,攝入的蛋白質的量會有不同而已。
因此,如果腎友想要吃海鮮,隻要不是頓頓有、天天吃,偶爾吃一次,控製好攝入量,少量攝入是可以的。
我們從上表可以看出,帶殼海鮮嘌呤含量普遍偏高。痛風患者對嘌呤肯定不陌生,甚至還避之不及,因為嘌呤會轉化為尿酸,導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風。尿酸高了就會形成尿酸鹽沉積在關節,痛風發作時關節疼起來簡直要命,還可能會沉積在腎髒,導致腎損害發生。
不過,海鮮並不是一個“大惡人”?大家不要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海鮮引起尿酸高的現象隻發生在少數人身上,有些人的基因存在缺陷,導致體內排尿酸的流程發生了障礙,吃高嘌呤食物後就會患高尿酸血症和痛風。
所以,吃海鮮會加重病情的說法是針對尿酸高的腎友來說的。其他的大多數人,包括腎功能正常的腎友吃海鮮是不會出現高尿酸的。
有一部分海鮮優質蛋白含量低!
✘魷魚
✘海參
✘海蜇
腎友們平時要做到優質低蛋白飲食,而這些海鮮優質蛋白的含量很低。
像一些有嚼勁的海鮮,如魷魚、海參、海蜇等,雖然是動物蛋白,但是這幾種膠原蛋白含量很高,其不屬於優質蛋白很難被消化吸收,因此不適合腎友食用。
如果腎友想吃也是可以的,不過要控製量,一次吃一兩小口即可,不要貪吃哦~
小總結,若腎友存在以下情況,海鮮最好少吃或不吃,其他腎友就放心、適量的吃海鮮吧~
1、對海鮮過敏不適者。過敏說明身體不適應這類食物,容易引起腎病複發,不能吃。
2、肥胖、尿酸高、痛風者。帶殼海鮮一般高嘌呤,容易漲尿酸,引起痛風發作,因此要少吃或者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