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腎衰竭的首要原因就是腎炎,可以說慢性腎炎是慢性腎髒病的第一步,越早發現並及時進行質量更有利於病情的恢複和腎功能的保護。
可為什麼有的患者進行了治療,吃了各種藥,依然逃不過腎衰竭的命運呢?臨床是哪個也遇到這樣的患者:
案例一:
王先生,35歲,畢業體檢時發現尿檢異常,尿蛋白定量3.6g,拿著藥間斷的吃著,單美歐複查過。他覺得自己年輕,身體一直挺健康,依舊我行我素,並未重視。直到2個月前,他出現了惡心、嘔吐的情況,來醫院檢查,結果血肌酐600多,雙腎已出現了萎縮,被診斷腎衰竭,差點就到尿毒症了。
案例二:
湖南的高女士,15年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雙下肢有些腫,以為是幹活累的。但休息一段時間水腫並沒有減輕,去醫院檢查尿蛋白定量3g,血壓偏高,腎穿刺檢查,診斷為“IgA腎病”,然後積極配合治療用藥,規律在門診隨診。目前蛋白定量穩定在0.5g左右,血壓也很穩定,腎功能沒有進一步進展。
不同的人,雖然都被診斷了慢性腎炎這樣的帽子,疾病結局卻千差萬別。
腎病為何會演變為尿毒症?
上世紀50年代,科學家便懷疑是腎小管的病因,並探尋原因。隨著研究一步步深入,尤其是近二十年來,腎小管的罪行不斷得到證實:
罪其一:腎小管的高代謝可引起剩餘腎單位內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自由基清除劑(如穀胱甘肽)生成減少,進一步引起脂質過氧化作用增強,進而導致細胞和組織的損傷,使腎單位進一步壞死喪失。
罪其二:腎小管高代謝可引起間質淋巴-單核細胞的浸潤,並釋放某些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亦可導致小管-間質損傷,並刺激間質纖維母細胞,加快間質纖維化的過程。
不知腎友們是否記得,我曾說過尿α球蛋白超標的患者,是所有腎病綜合征中最難治的患者(當時沒說原因)。之所以難治,就是因為它代表著腎小管的損傷。
一旦腎小管病變成為腎病的主力,腎病就開始向尿毒症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