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給大家介紹3個腎內科的典型案例:
案例1:孫某,39歲,10年前就發現了尿檢異常,可總是不重視。後來確診有尿蛋白,醫生也開取了“什麼沙坦”,吃了一段時間就不吃了,未複查。半年前渾身乏力、食欲不振,就診時檢驗血肌酐竟然超過了900,雙腎已明顯萎縮,確診終末期腎衰竭,需透析治療。
案例2:周某某,男,52歲,25年前因“顏麵部浮腫”發現蛋白尿、血尿,尿蛋白定量2.1g,血壓、腎功能正常,15年前進行腎穿刺,確診為“IGA腎病”,之後堅持門診隨診。現每日服用洛丁新10mg 一天兩次,尿蛋白控製在0.3g-0.8g之間,血壓、腎功能穩定。
案例3:李某,女,65歲,自訴20歲時感冒後出現過肉眼血尿,診斷為慢性腎炎,後間斷複查,出現持續性血尿,當時未現尿蛋白、血壓高等異常,未用藥治療。4個月前因雙下肢水腫入院,查體尿常規紅細胞20/HP,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0.5g,血壓、腎功能正常。
這三個病例都很典型,第一個案例主要是平時沒什麼異樣,一到醫院檢查就是腎衰竭;第二個案例講的是即便初期疾病狀況不好,但是後期注意管理,同樣會保持腎功能穩定;第三個案例說是部分患者輕微尿檢異常,不吃藥,腎功能也沒有明顯下降。
不同的人,雖然都被扣上慢性腎炎這樣的帽子,疾病結局卻千差萬別。到底慢性腎炎從剛查出來到腎衰竭有多遠?其中,影響腎功能進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尿蛋白水平
不論是哪一階段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都是影響腎功能進展的重要因素,且尿蛋白越重,腎衰竭的風險越大。治療時尤其要關注平均尿蛋白狀況,案例當中提到的IGA腎病尿蛋白控製在0.5g以下,就能極大降低腎衰風險。
2.初始腎功能水平
初始腎功能基線水平對於治療結果至關重要,尤其起始肌酐水平往往和預後關係緊密。
3.血壓水平
高血壓和腎病常共存出現,腎功能進展會引發高血壓,高血壓也會加速腎功能惡化。醫生會給患者開取沙坦、普利類降壓藥,使血壓控製在130/80以下。
4.貧血
當腎友的血紅蛋白低於105g/L時,腎衰竭的風險會加大。因此,建議腎友的日常血紅蛋白水平維持在110-130 g/L。
5.生活習慣
生活中的高蛋白、高鹽飲食會加重腎病的發展,加速腎衰進程。萬不可忽視低鹽低蛋白飲食。感染、勞累過度等,這些因素都會誘發腎病活動。出現感染後要及時找到感染病灶進行治療,尤其是口腔,肛周,耳鼻喉等隱匿性感染部位。
6.治療依從性
慢性腎病發病機製複雜,診斷難度大,治療方法匱乏,整個治療過程需要注意長期的管理監測,治療依從性把握的好,預後才會更好。
如此,腎功能下降速度甚至可控製到常人水平,今生不再為透析、腎移植而煩惱、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