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項研究報告,對於血液透析患者,N末端鈉尿肽前體(NT-proBNP)與經胸超聲或核醫學閃爍掃描判定的心功能不全無相關性,而與容量超負荷相關。研究2010年5月27日在線發表於《美國腎髒病學會臨床雜誌》(Clin J Am Soc Nephrol)。
該研究納入72例病情穩定的門診血液透析患者,以多頻生物電阻抗評估其透析前後容量狀態,分析其與NT-proBNP的關係。結果為,NT-proBNP為(931.9± 230) pmol/L,中位值為242 pmol/L。單變量相關分析中,NT-proBNP與容量超負荷和心功能不全標誌物相關。Logistic回歸分析中,與NT-proBNP相關性最強的是透析前細胞外液與總體液的比值,其次為透析後平均動脈壓、透析液鈣濃度和細胞外液容量隨透析的改變。由於生物電阻抗也可受營養不良所致細胞體積減小的影響,所以NT-proBNP升高在容量超負荷和營養不良患者中均可出現。
■述評: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帕夫瑞(Parfrey)教授
心梗後,NT-proBNP水平升高可能為發現或排除左室功能受損或腎功能不全的重要診斷工具。但在非心髒病學臨床環境中,其水平由於受年齡、性別、鹽攝入量和血液動力學狀態影響而診斷價值有限。
該研究發現,與log BNP(即B型鈉尿肽)相關性最強的為經生物電阻抗評估的細胞外液與總體液比值,另外2個間接的容量超負荷潛在指標(透析後平均動脈壓和校正體表麵積後細胞外液容量隨透析的改變)也是獨立預測因素。
生物電阻抗結果可能受營養不良時細胞體積減小的影響。研究者認為,NT-proBNP與營養不良炎症綜合征有潛在關聯,因為其他BNP水平獨立預測因素包括透析液鈣濃度較高(用於低鉀血症時,此類患者為典型的營養不良)和透析後體重,炎症標誌物C反應蛋白與BNP水平無關。
雖然BNP水平較高可能與左室肥大和收縮功能異常相關,但對超聲心動圖判定左室功能正常的穩定血透患者,有理由認為BNP水平較高可能是血液容量過多的結果,須降低透析後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