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毒奶粉、瘦肉精、皮革奶、蘇丹紅雞蛋……
一係列的食品安全卻讓保健品行業異常火爆。保健品行業混亂大家也都深有體會。大醫院都沒辦法的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等慢病,吃了某些保健品就通通都能治愈,真是“包治百病”!
為了針對這種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9月4號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9個部門工作召開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將會出台最嚴的食品監管。
本次會議的亮點:
一個字,“嚴”!
兩個字,“很嚴”!
三個字,“非常嚴”!
▎食品包裝“嚴”
以後保健品外包裝“治療腎病”、“預防糖尿病”、“抗腫瘤”這些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嚴禁出現,保健品畢竟是一款食品不是藥品,哪有那麼多功能!
此外,標簽說明書必須清晰準確,不得有任何虛假標示;若有功能聲稱,還應具有科學依據。
▎監管“嚴”
保健品從源頭到消費,加強了各個部門的監管協助。如樣本抽驗檢查、工商部門市場監管、再到廣電總局廣告審核等。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增加了廣電總局的審核,不讓播出,自然上當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
▎處罰“嚴”
現在處罰不是“罰錢不罰人”,依據《刑法》、《食品安全法》將會嚴處犯罪分子,處罰到個人,嚴重的可入《刑法》追究刑事犯罪。
▎問責“嚴”
參與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守土有責、失責必問。
如何看待市場上的保健品?
保健品又叫膳食補充劑,本質上還是一款食物!食物!食物!隻是用來補充我們三餐攝入不足的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而已。它能起到的所謂重要功能,隻是其中的某些營養素的功能罷了,食物中也普遍存在,沒有必要鼓吹、神化!
關於保健品,有人認為可以經常服用,有人認為沒有選擇的必要,這又是為啥呢?
其實,在判斷是否需要補充膳食補充劑是有前提的:日常飲食均不均衡、有沒有營養缺乏的情況。
飲食營養均衡,三餐合理、種類豐富、各營養素充足,完全沒有必要補充;反之或出現營養缺乏症狀,如口角炎、皮炎、脫發等則需要針對性補充特定膳食補充劑。
電視上我們經常會看到某“健康專家”穿著白大褂,誇誇其談對身體是多麼多麼的好。
買回來達不到鼓吹的效果還是次要的,很多沒有針對性補充反而會惡化健康,如明明是慢性腎病卻被鼓吹去買了高蛋白保健品、高鉀血症買了很多含鉀高的植物性保健品、為了凸顯效果大劑量服用導致中毒等。
這些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問題在社會反映強烈,老百姓也深惡痛絕。而此次整頓是全國性的、參與部門最多、時間跨度最長、涉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專項行動。足以看出國家對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視!
隨著最嚴食品監管的出台,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都可以買到放心的食品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