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型短指(趾)症發生的分子機製被揭示

作者:董少校 馮國鄞 胡德榮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03-12

  本報訊(通訊員 董少校 馮國鄞 記者胡德榮)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賀林領銜的科研團隊,經過長達8年研究,成功揭示了人類家族性A1型短指( 趾)症發生的分子機製。學術論文《IHH基因點突變通過改變IHH蛋白信號能力和信號距離導致指(趾)畸形》於2009年3月2日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

  此次賀林科研團隊與香港大學等密切合作,在研究中發現BDA1相關突變E95K導致IHH蛋白與PTCH1和HIP1的結合能力降低。另外,賀林等科研人員通過基因打靶構建了E95K突變小鼠模型,發現了A1型短指(趾)症致病基因IHH的點突變,造成骨骼組織中Hedgehog信號能力和信號範圍發生改變,最終導致中間指(趾)節的嚴重縮短甚至消失。該研究成果不僅清晰地闡述了A1型短指(趾)症發生的分子機製,而且發現IHH基因可能參與指骨的早期發育調控,明確了IHH基因在骨骼生長發育中的新角色,為現代遺傳發育生物學增添新的內容,對肢體和骨骼發育生物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也為相關骨骼疾病的科學研究和臨床診斷提供了有力依據。

  專家認為,該A1型短指(趾)症的研究從最初致病基因的定位、找尋、確定、克隆,到最後致病機製得到闡述,完整地解答了這個遺傳疾病的百年之謎。

  相關鏈接

  A1型短指(趾)症是1903年被發現的第1例符合孟德爾遺傳規律的人類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2000年,賀林教授等把A1型短指(趾)症致病基因定位於2號染色體長臂的特定區域,為致病基因的確定打下了堅實基礎,該項成果於當年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上。

  2001年,研究進一步深入,研究者發現並克隆了導致A1型短指(趾)症的IHH基因,首次將IHH基因控製骨骼發育的動物研究結論延伸到了人類,並發現了該基因的點突變直接導致人類骨骼疾病。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遺傳學》雜誌發表。

  

關鍵字:A1型短指(,趾)症,IHH基因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