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是在地震、塌方等災難中最常見的創傷。受傷的傷員在經過搶救治療後,應了解如何進行康複訓練,以利於骨折愈合,減少殘疾,盡快恢複學習、工作和生活能力。四肢骨折主要有以下幾種治療方法:①打石膏和夾板;②皮牽引或骨牽引;③手術切開固定;④手術外固定架固定;⑤特殊骨折可作關節置換等。經過石膏和夾板固定的病人,應將肢體用枕頭或者支架略抬高,有助於血液回流和消腫。
[詳細]
傷員截肢後,病人肯定會喪失身體的一些功能,具體的說,上肢截肢的病人失去的主要是手的勞動能力,下肢截肢的病人主要失去了行走的能力。截肢後的病人如果想恢複失去的功能,就需要佩戴假肢。現代的假手完全可以模仿人的手進行一些簡單的動作,假腿可以很好的幫助截肢的人行走。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截肢的人穿上假肢就可以發揮出最佳的功能,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截肢的病人盡早開始康複鍛煉。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醫生和病人緊密配合,病人的家屬也要積極參與進來。
[詳細]
顱腦外傷的臨床症狀表現是由受傷的輕重程度決定的,輕微顱腦外傷可僅有頭皮血腫,重的腦外傷可出現: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症狀。頭痛呈持續性脹痛,嘔吐一般為噴射性嘔吐,意識障礙由輕至重可分為嗜睡、昏睡、淺昏迷、昏迷、深昏迷。其他表現如頭暈目眩、耳鳴。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易疲勞、智能減退、失眠等也是很常見的。
[詳細]
由於聽覺器官的大部分包埋在頭顱中,因此在地震造成的傷殘中,聽力損傷往往與顱腦外傷合並存在。這類損傷的早期往往被腦外傷的其他症狀所掩蓋,不容易被發現。待腦外傷危險期過後,才表現出相應的症狀,例如耳鳴、耳聾、眩暈,部分有顳骨骨折的病人會出現麵部肌肉的完全或不完全癱瘓。
[詳細]
地震過後很多人還會處於恐懼和傷痛之中。我們希望在災難中遭到不幸、身體導致傷殘的人們,早日重拾信心,鼓起勇氣麵對將來的生活。輔助器具能夠有效的幫助殘疾人、老年人或暫時性的傷病患者補償缺失的功能,改善生活狀況,減輕家庭負擔,正常的參與社會生活。輔助器具包括小到特製的筷子,大到輪椅的各種特別為殘疾人設計的產品。 輔助器具涉及殘疾人生活的方方麵麵,常用的輔助器具有三千多種。
[詳細]
地震後,傷殘人員的心理行為應激反應多種多樣。一部分人在傷殘後某一時期內,會出現很興奮、激動的情緒,如不停地哭、不停地訴說,渾身發抖,做噩夢,失眠,憤怒,地震災難現場畫麵常在腦海裏出現,並伴有強烈的恐懼情緒。
[詳細]
正常情況下脊髓由堅韌的脊柱所保護,因此不會受傷。在地震等災難中,脊柱很容易受傷。脊柱損傷後,它內部的脊髓也會受到損傷。脊髓受傷後,受它支配的四肢、膀胱、尿道等會失去神經支配,稱為截癱。正常情況下,大腦是指揮排尿的司令部,脊髓是傳達命令的通路,大腦的命令通過脊髓傳送到膀胱和尿道,膀胱和尿道接到排尿命令後,膀胱收縮,同時尿道鬆弛,完成排尿。脊髓受傷後,不能很好地傳遞大腦的命令,膀胱和尿道失去大腦的指揮,陷入一片混亂,不能正常排尿,就出現排尿困難。
[詳細]
脊柱脊髓損傷康複與臨床治療應同時開始,盡早進行康複有利於脊髓損傷傷員的功能恢複、減少並發症、提高生活質量。臨床醫師、康複醫師應正確認識脊髓損傷,掌握脊髓損傷的分類診斷和處理原則,正確及時地進行臨床處理和開展早期康複,在治療的同時對傷員及家屬進行相關康複教育,才能達到康複的目標。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