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成人感染性心內膜炎管理聲明要點(四)

作者:伊文 來源:醫脈通 日期:15-11-04

感染性心內膜炎(IE)是一種潛在的致命性疾病,自被發現至今,該病的宿主及病原體均發生了重要變化。隨著當代健康風險因素的迅速增加,IE的流行病學特征也變得越來越複雜,2015AHA成人感染性心內膜炎診斷、抗菌治療及並發症管理聲明是對2005版的更新,其推薦要點如下:

  AHA成人感染性心內膜炎管理聲明要點(一)

  AHA成人感染性心內膜炎管理聲明要點(二)

  AHA成人感染性心內膜炎管理聲明要點(三)

  1.大多數真菌性IE(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應該接受瓣膜手術(I類, B級)。

  2.初始靜脈藥物治療完成後,終身口服唑類藥物進行抑製治療是合理的(Ⅱa類, B級)。

  3.瓣膜功能障礙導致心髒衰竭症狀和體征的IE患者需要早期手術(首次住院,在完成抗生素治療前)(I類, B級)。

  4.尤其是由真菌或高度耐藥菌引起的IE患者應考慮早期手術(例如,耐萬古黴素腸球菌,多重耐藥革蘭陰性杆菌)(I類, B級)。

  5.合並心髒傳導阻滯、瓣環或主動脈膿腫或破壞性穿透性損傷的患者需要早期手術(I類, B級)。

  6.有持續性感染證據者(持續存在的菌血症或發熱持續>5~7天,並排除其他部位的感染和發熱)需要在適當的抗菌治療開始後早期手術(I類, B級)。

  7.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仍合並複發性血栓形成和疣狀贅生物持續擴大的患者,進行早期手術是合理的。(IIa類, B級)。

  8. 合並重度瓣膜關閉不全和移動性疣狀贅生物>10 mm的患者早期手術是合理的(IIa類,B級)。

  9. 移動疣狀贅生物>10 mm,特別是涉及到二尖瓣的前瓣葉且與其他相對手術適應證相關的患者應考慮早期手術(IIb類, C級)。

  10.早期手術指征包括:由瓣膜破裂、心內瘺管或嚴重的人工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心衰症狀和體征(Ⅰ類, B級)。

  11.盡管已應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5 7天,仍伴有持續菌血症的患者應早期手術治療。(I類, B級)。

  12. 合並有心髒傳導阻滯、瓣環或主動脈瓣膿腫或破壞性穿透性損傷的患者需要早期手術治療(I類, B級)。

  13.合並由真菌或高度耐藥菌引起的PVE患者需要早期手術治療(I類, B級)。

  14.雖然應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仍出現複發性栓塞的PVE患者,早期手術治療是合理的(IIa類, B級)。

  15. 複發性PVE患者,早期手術治療是合理的(IIa類, C級)。

  16. 移動性贅生物>10 mm的患者可考慮早期手術治療“10毫米(IIb類, C級)。

  17. 伴有並發症的患者手術幹預是合理的(Ⅱa類, C級)。

  18.可修複瓣膜應當進行瓣膜修複而不是瓣膜置換(I類, C級)。

  19.如果進行瓣膜置換,外科醫生個性化選擇人工瓣膜是合理的(Ⅱa類, C級)。

  20. 如果患者是注射吸毒者,避免手術治療是合理的(IIa類, C級)。

  21. 腦卒中或亞臨床腦栓塞和殘餘贅生物的IE患者,如果通過影像學檢查排除顱內出血且神經係統損害不嚴重(即昏迷),可以考慮立即進行瓣膜手術(IIb類, B級) 。

  22.嚴重缺血性卒中或顱內出血的患者,延遲瓣膜手術至少4周是合理的(Ⅱa類, B級)。

  23. 伴CNS栓塞事件的植入機械瓣IE患者,應中止一切形式的抗凝治療至少2周(IIa類, C級)。

  24. 不推薦啟動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藥物作為IE的輔助治療(III類, B級)。

  25.沒有出血並發症的進展期IE患者,可考慮持續長期抗血小板治療(IIb類, B級)。

  26. 推薦采用TEE初步評估任何懷疑IE向瓣周蔓延的患者(I類, B級)。

  27.診斷手段有多種選擇(如,CT,MRI,超聲檢查),應根據患者情況個體化選擇(I類,C級)。

  28.腦脊液成像可用於檢測所有IE患者的ICMA或CNS出血,及感染鄰近散播,出現嚴重的局部頭痛、神經缺陷或腦膜征(I類, B級)。

  29.沒有CNS症狀和體征的左心IE患者,所有都應考慮腦血管成像檢查(IIb類, C級)。

  30. 初始采用CT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或數字減影血管成像作為發現ICMA的檢查是合理的(IIa類,B級)。

  31. 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或數字減影血管成像檢查陰性的可疑ICMA患者常規進行血管成像檢查是合理的(Ⅱa類, B級)。

  32.無論是CT掃描還是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三維重建可作為初始檢查(I類, B級)。

  33. TEE可用於識別主動脈竇和胸主動脈的MA(I類, B級)。

  34. IE患者在考慮門診治療前應首先進行評估和穩定病情(I類, C級)。

  35.選擇OPATD 的患者應為IE並發症風險較低者,IE並發症最常見的是心髒衰竭和全身性栓塞(Ⅰ類, C級)。

  36. 在抗生素治療完成之前或同步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作為後續比對的基礎是合理的(IIa類, C級)。

  37.IDU患者應采取轉診程序以幫助患者停止使用藥物(I類, C級)。

  38. 應教育患者識別心內膜炎的症狀,並敦促其出現症狀時立即就醫(Ⅰ類, C級)。

  39. 應對口腔進行全麵評估,特別是可能需要瓣膜置換術的患者,根除所有口腔活動性感染(IIa類, C級)。

  40. 在完成抗生素治療後,不推薦例行的血培養檢查,因為對於沒有其他活動性感染的患者,培養陽性結果的可能性很低(III類, C級)。

  41.用於輸注抗生素的所有靜脈留置導管,應在治療結束時立即拔除(I類, C級)。

  42.對於長期接受氨基糖苷類藥物治療,特別是那些有基礎腎髒或耳疾病的患者,如果可以應考慮在治療期間進行聽力敏度圖檢查(IIb類, C級)。

  43.在短期隨訪時,應針對幾種並發症進行監測,包括IE複發和心髒衰竭(I類, C級)。

  44.應告知患者有複發的可能性,如果新出現發熱、畏寒,或其他全身中毒症狀,提示應立即進行評估,包括全麵的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和≥3次的血培養(Ⅰ類, C級)。

  45.由於考慮到IE複發,應進行徹底的評估以確定感染症狀和體征的原因(Ⅰ類, C級)。

  46.應避免經驗性使用抗菌治療疑似感染,除非患者的臨床情況(如,敗血症)需要應用(III類,C級)。

  47.完成治療且沒有全身中毒症狀的患者應在結束抗生素治療後接受檢查(IIa類,級別的C)。

  48.心髒衰竭發展或惡化是短期隨訪應監控的常見並發症(Ⅰ類, C級)。

  49.如果心髒衰的發展或惡化,患者應立即進行心髒手術的評估(I類, B級)。

  50.抗生素的毒性反應可在完成治療後出現,也應作為期隨訪監控的一種並發症(I類,C級)。

  51.沒有常規監測前庭功能的工具,應告知患者在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報告任何前庭症狀的發作(I級,C類)。

  52.在完成數月至數年藥物的治療後,應該教育IE患者繼續觀察與感染複發和遲發的瓣膜功能不全(I級, C級)。

  53. 需要強調日常口腔衛生,應由熟悉患者的牙醫進行評價(Ⅰ級, C級)。

  54. 應詢問患者有關心髒衰竭的症狀,應該進行徹底的身體檢查(I類, C級)。

  55. 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有陽性發現的患者應采用超聲心動圖進行額外評估(I類, C級)。

  56.應指導患者發熱時立即就醫,接受血培養檢查(I類, C級)。

  57.不應采用抗生素治療不明原因的發熱,除非患者的病情(如,敗血症)需要(III類, C級)。

  58.住院的IE患者應由牙醫進行全麵評估,以識別和清楚易導致菌血症的口腔疾病,可能

  有助於降低IE複發的風險(I類, C級)。

  59.臨床檢查應側重於牙周炎和牙齒周圍的牙周袋,齲齒可能導致牙髓感染和隨之而來的膿腫(I類, C級)。

  60. 如果患者能夠接受牙科設備檢查,允許在體檢時沒有明顯異常的情況下,應用全套口內X光片來識別齲齒、牙周疾病和其他疾病(例如,牙齒折斷)。(I類, C級)。

  本文編譯自:AHA Scientifi Statement: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Adults: Diagnosis, Antimicrobial Therapy, and 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關鍵字:感染性心內膜炎,成人,聲明,AHA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