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體瘤卒中的臨床表現是垂體瘤患者突發劇烈頭痛、視力視野障礙、惡心嘔吐和意識狀態改變等。以往報道的垂體瘤卒中樣本量較少,缺乏較好的臨床指導意義。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TarunD. Singh等分析87例垂體瘤卒中患者資料,總結其治療和預後,發表在2015年4月《J Neurosurg》在線上。
作者回顧性分析1992年~2013年梅奧診所的垂體瘤卒中患者。入組標準為:①突發嚴重頭痛或視力改變的垂體瘤患者;②影像學或手術證實是垂體瘤。分析終點:視力視野改變、內分泌功能變化和治療預後等。納入的87例患者中,57例男性,30例女性,平均年齡50.9歲。垂體瘤卒中最常見的風險因素是高血壓,頭痛是最常見的症狀,占89.7%;此外,視力障礙占47.1%,顱神經麻痹占39%和視野缺損占34.1%。
MRI檢查發現,89%患者有鞍區出血表現,CT掃描可檢測到42%患者鞍區出血。61例(70.1%)患者經曆急診外科治療,18例(20.7%)住院接受保守治療。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18例(30%)患者垂體瘤壞死,4例(6.7%)僅為出血,6例(10%)垂體瘤壞死伴出血,4例患者在住院期間死亡。
治療後平均隨訪43.8個月,所有存活者視力視野均好轉或完全恢複。其中,62.7%的患者長時間服用左旋甲狀腺素,60%接受皮質醇替代治療,23%的手術患者在術後3個月內服用去氨加壓素,以後隨著時間延長逐漸減量,7例患者垂體瘤複發。統計分析發現,不同治療組,如早期手術、晚期手術和保守治療患者的預後無顯著差異。
原始出處:Management and outcomes of pituitary apople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