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與臨床思維訓練營】似曾相識的故事(二)

作者:姚俊華(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10-28

中年女性,發熱2個月餘伴胸悶1例

病例簡介

患者,女性,40歲,南京人,職員。

主訴反複發熱2個月餘伴胸悶。

現病史2015年3月起無明顯誘因發熱,體溫最高39℃,伴全身肌肉酸痛,時有頭暈、胸悶。否認畏寒、寒戰、咳嗽、咳痰,否認皮疹。社區醫院靜脈輸液治療1周(具體不詳)效果不佳。血常規:白細胞(WBC)9.4×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數(N)87.7%。C反應蛋白(CRP)70.2mg/L;血沉(ESR)58mm/h,肥達氏反應(-)。尿常規:尿蛋白(+),紅細胞33個/μL。胸部Ⅹ線片(-)。門診治療療效不佳,出現雙下肢腫脹。2015年3月27日B超檢查示兩側下肢動脈回聲及血供未見異常,兩側下肢腓腸肌靜脈內各見一處血栓,兩側下肢靜脈瓣功能減退,軟組織回聲及回流未見異常。經治療,下肢腫脹消除,但其他症狀無好轉。轉入A院。

2015年3月31日~4月17日診療經過A院住院檢查,體檢發現雙下肢仍有水腫,餘(-)。實驗室檢查:WBC6.58×109/L,N87.8%,血紅蛋白(Hb)100g/L,血小板(PLT)244×109/L。G試驗(-),人類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呼吸道病毒全套(-),甲狀腺功能(-),自身抗體(-),血培養(-)。心電圖:竇性心動過速,左心室高電壓,ST段壓低,QT間期延長。頭顱磁共振成像(MRI):左側半卵圓中心腔隙性梗死病灶,雙側慢性中耳炎。上腹部、下腹部、盆腔CT:兩側胸腔積液,心影增大,肝內多發鈣化灶,脾髒增大。心髒超聲:左心增大,心功能減低;輕度二尖瓣關閉不全;輕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骨髓塗片:感染性骨髓象。青黴素聯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療無效,頭孢曲鬆鈉他唑巴坦+呱拉西林他唑巴坦+伏立康唑抗感染。體溫正常2天後再次發熱並伴胸悶、頭暈。轉入B院。

2015年4月17日~5月22日診療經過B院入院體檢:神誌清,頸軟,淺表未捫及腫大淋巴結。心律不齊,肺動脈瓣可聞及3級連續性雜音,雙肺呼吸音清,未及幹濕音。全腹無壓痛,右脅部輕微壓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橫指。血常規:WBC4.49×109/L,N78.1%,Hb88g/L,PLT204×109/L。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血脂正常。結核感染T細胞斑點試驗(T-SPOT.TB)(-)。自身抗體除抗幹燥綜合征A抗體(SSA)(++)外,餘(-)。骨髓穿刺塗片:粒細胞毒性改變,偶見嗜血細胞,外周見異形淋巴細胞。骨髓活檢病理:三係造血組織增生輕度抑製;間質淋巴漿樣細胞散在。Ig及TCR基因重排檢測報告(-)。PET-CT:脾髒增大,FDG代謝輕度增高[最大標化攝取值(SUVmax)為2.5)];雙側頸部、鎖骨窩、腋窩、縱隔氣管前及腔靜脈後、主動脈弓旁、右側胸乳血管旁、肝門部、腹主動脈及雙側髂血管旁、雙側盆腔及腹股溝區多發大小不等的淋巴結,FDG代謝不同程度增高(SUVmax為7.0),血液、淋巴係統疾病不能除外,建議右頸部淋巴結活檢或骨髓穿刺檢查明確;心腔密度略低於心肌壁,考慮貧血所致。心髒超聲:動脈導管未閉,左房、左室擴大;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動脈瓣均輕度關閉不全;兩次心髒超聲均未見贅生物。5月8日行右側頸部淋巴結活檢,病理結果為淋巴結反應性增生改變。4月25日~4月28日,呱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療,效果不佳。4月28日~4月30日,頭孢吡肟聯合莫西沙星治療,胸悶加重。4月30日~5月5日,頭孢吡肟聯合萬古黴素治療,體溫平穩4天後再次升高。5月5日~5月9日,頭孢吡肟聯合替考拉寧,效果不佳。5月9日~5月12日,亞胺培南聯合替考拉寧,效果不佳。5月12日~5月13日,甲潑尼龍40mg。5月13日~5月19日,甲潑尼龍40mg聯合氟康唑,體溫平穩8天後再發熱。5月19日,甲潑尼龍80mg,體溫平。治療過程中反複出現皮疹,皮疹呈遊走性、多形性。淋巴結活檢免疫組化:結合HE染色及免疫表型,考慮淋巴組織增生,T細胞區高度增生,EB病毒編碼小RNA(EBER)原位雜交(-)。患病以來患者精神不好,乏力明顯,體重下降約6kg。

2015年5月22日收入華山醫院感染科。追問病史,發病前曾有染發史。

華山醫院入院體格檢查體溫37.5℃,脈搏6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壓100/60mmHg。神誌清,全身皮膚散在充血樣皮疹,部分融合,以背部,上肢,臍部多見,有癢感,抓痕明顯。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頸部和腹股溝可捫及多個0.5×1cm、質中、活動可的腫大淋巴結。瞼結膜未見瘀點。心率60次/分,律不齊。主動脈第二聽診區可聞及2~3級雜音。腹平軟,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指。雙下肢不腫,神經係統檢查(-)。

實驗室檢查5月22日血常規:WBC7.48×109/L,紅細胞(RBC)4.1×1012/L,Hb83g/L,單核細胞百分數(M)6.4%,PLT62×109/L。尿常規:RBC19.9/μl,WBC52.8/μl,蛋白(+)。生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153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35U/L,白蛋白33g/L,乳酸脫氫酶(LDH)763U/L,肌酐63μmol/L。凝血功能:國際標準化比值(INR)0.99,凝血時間(PT)10.8s,凝血酶原時間(APTT)26.3s,血漿纖維蛋白原(FIB)1.26g/L,D-二聚體8.43ng/ml,纖維蛋白(FDP)18.3μg/ml。血清肌鈣蛋白T(cTnT)0.018ng/ml,血清N末端B型鈉尿肽原(NT-proBNP)1190pg/ml。降鈣素原(PCT)1.53ng/ml。T-SPOT.TB A抗原>20孔,B抗原>40孔。EB病毒(EBV)抗體EB-IgM(-),EB-IgG(+)。

皮膚科會診皮疹請皮膚科會診,考慮藥疹可能大。予以西替利嗪及地塞米鬆7.5mg,qd,皮疹消退,體溫平,胸悶好轉。

病例討論

"北派"發言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感染科許潔教授:

許潔 教授

患者為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首先考慮感染性心內膜炎,不排除其他基礎疾病存在。患者女性,臨床表現為發熱2個月伴胸悶,肌肉疼痛,在檢查過程中發現了基礎疾病動脈導管未閉。臨床表現與感染關係密切,起病早期血象和骨髓象有明確的感染征象,在尿常規中發現尿蛋白和尿紅細胞,外院血管超聲發現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體征和超聲檢查都未提示心髒明確細菌感染征象,反複多次血培養(一),可能為非常見細菌。注意到患者有染發病史,抗SSA抗體陽性,40歲中年女性,免疫相關的基礎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華山醫院的檢查顯示EB病毒IgG陽性、IgM陰性,提示免疫受過打擊,而既往骨髓穿刺也有嗜血細胞檢出,要注意EB病毒慢性感染的情況。

“南派”發言

洪亮 醫生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洪亮醫生:談一下可能存在的非感染性因素,藥物熱。回顧病史,40歲中年女性患者,顱腦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左側半卵圓中心腔隙性梗死病灶,有心髒瓣膜疾病,伴下肢靜脈血栓,可超聲沒有發現贅生物,多次血培養也是陰性,患者抗感染治療幾乎無效,激素控製較好,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證據還是不足,或可做一個經食道心髒超聲來鑒別一下。回顧病史患者有多形性紅斑,藥物疹可能性非常大,該患者激素治療有效,血象不高,中性粒細胞為主,淋巴結腫大,也不能完全排除成人斯蒂爾病(Still)。綜合起來,還是覺得藥物熱可能性大。

病程進展

心髒超聲:二尖瓣前後葉贅生物形成(數枚米粒狀)伴輕、中度二尖瓣反流,動脈導管未閉(左向右分流),左室肥大,輕度主動脈瓣反流,極少量心包積液。懷疑感染性心內膜炎,反複血培養(-)。給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2.4g,q12h聯合磷黴素8.0g,q12h抗感染治療。地塞米鬆逐漸減量。體溫平穩,皮疹無反複。

血象異常血常規:5月25日,白細胞(WBC)4.67×109/L,血紅蛋白(Hb)83g/L,血小板(PLT)61×109/L;5月26日,WBC2.61×109/L,Hb74g/L,PLT68×109/L;5月28日,WBC1.24×109/L,Hb65g/L,PLT94×109/L;6月2日,WBC0.65×109/L,網織紅細胞3.5%。

行骨髓穿刺檢查:骨髓象增生欠活躍,以粒係、巨核係為著,紅係比例相對增多,部分有血紅蛋白充盈不足,鐵染色示鐵利用障礙,片上成熟漿細胞較易見,並可見少量異形淋巴細胞。

血液科現場會診

陳彤 教授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血液科陳彤教授:該患者已經證實存在感染性心內膜炎,一直在抗感染治療,前幾次骨髓穿刺未提示惡性疾病,稍有些嗜血細胞,且頸部淋巴結活檢也未有惡性證據。回顧患者既往外周血細胞三係情況,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正常,血紅蛋白下降了些,但可能與原發病有關。此次出現血細胞二係下降考慮藥物的可能性大,且網織紅細胞比例高,說明骨髓造血在用藥情況下還是存有一定水平的保存。綜合考慮,藥物影響的可能性大。

後續診療

血液科會診指出患者網織紅細胞升高,提示造血功能有恢複。經治療一般情況改善。粒細胞減少考慮良性可能性大,特別是藥物原因最有可能。改為美羅培南1.0g,q8h抗感染。監測血常規,白細胞逐漸回升。

6月11日血常規白細胞計數5.62×109/L,血紅蛋白94g/L,血小板計數216×109/L。

胸外科會診繼續抗感染治療,療程結束3個月後行心髒介入術治療。

華山醫院總結:病例2

回顧該病例,雖然摻雜了眾多因素,感染性心內膜炎診斷線索仍是不少。發熱伴胸悶,聽診可聞及心髒雜音,心髒超聲發現心髒基礎疾病(動脈導管未閉和瓣膜輕度關閉不全)。唯缺少最重要的兩個陽性結果:血培養和心髒超聲贅生物。該患者在抗感染過程中,反複出現發熱和皮疹,伴有脾髒淋巴結腫大,淋巴結活檢有T細胞增生,激素有效,又起到了混淆的作用,使得醫生在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間猶豫不決,一度懷疑其為血液係統腫瘤。對於該類長期發熱的患者,若高度懷疑感染性心內膜炎,單次心髒超聲陰性不能完全排除,需反複複查,或行經食道心髒超聲。另在抗感染治療過程中,體溫平穩後再次升高,患者一般情況可,需警惕藥物熱可能,此時激素可部分有效。從整體病程來分析,考慮為感染性疾病合並藥物熱。

關鍵字:臨床思維,訓練營,感染,似曾相識的故事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