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3
患者男性,46歲,突發雙側腰痛並放射至髂窩和恥骨上5小時,伴發熱、畏寒、寒顫、惡心、嘔吐,尿頻、尿急、尿痛、尿液混濁。雙側腎區及膀胱區均有叩壓痛。尿液外觀渾濁,尿常規示白細胞100 個/高倍鏡、紅細胞35 個/高倍鏡,可見上皮細胞和白細胞管型及微生物。患者3年前曾患雙側腎結石,行腎碎石術,今年查體再現右腎結石(0.8 cm);患糖尿病1年,口服降糖藥,血糖控製較滿意。
病例4
患者女性,75歲,發熱(38.5℃)伴恥骨上弓區脹痛、尿痛、尿頻。雙側肋脊角區無叩壓痛,恥骨上弓區按壓有不適感。尿液混濁,尿常規示大量膿細胞、中量紅細胞、白細胞管型和微量蛋白。患者結腸癌術後3年,化療1次;高血壓病病史15年,血壓控製較好;患慢性腎功能不全1年,慢性腎髒病2期。
病例5
患者男性,70歲,精神差、納差3天。查體示,血壓86/52 mmHg;尿道口留置導尿管,尿袋中尿液混濁;雙側肋脊角區和恥骨上區叩壓痛陽性。血常規示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明顯高於正常。尿常規示膿細胞80 個/高倍鏡、紅細胞25 個/高倍鏡。其他部位查體和相關檢查未發現感染跡象。患者左側偏癱,長期臥床;前列腺肥大;導尿管留置14個月;患冠心病,陳舊性心肌梗死。
1. 上述患者的診斷分別是什麼?
病例3、4中患者的症狀、體征及尿常規結果與急性單純性膀胱炎和急性單純性腎盂腎炎基本相符,但不同的是,病例3患者腎髒結構或功能有異常,而病例4患者存在致身體免疫功能下降的慢性疾病和惡性腫瘤。在病例5中,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低血壓,尿路感染體征陽性,尿常規檢查異常,且存在尿路結構異常和黏膜屏障被破壞等因素,應高度警惕複雜性尿路感染。因此,詳細詢問尿路感染患者的既往史有助於鑒別不同的感染類型,並指導醫生給予適當的治療。
2. 此類患者如何治療?
治療本病時,首先須消除易感因素。然後,在使用抗生素前,應先留取尿液做細菌學檢查和藥敏試驗。最後,根據複雜性尿路感染病原學特點經驗性選擇抗生素。抗菌藥宜選用含酶抑製劑的β內酰胺類、碳青黴烯類或具有抗假單胞菌活性的頭孢菌素,必要時須聯合氨基糖苷類藥。療程一般為14~21天。
病例6
患者女性,36歲,反複尿頻、尿急、尿痛3年,每年3~4次。查體示恥骨上弓區有或無壓痛。尿常規示多量白細胞。其性生活5~6次/月,性生活後常有尿路不適感。無其他病史。 病例7
患者女性,17歲,反複尿頻、尿急、尿痛,2次/半年。查體恥骨上有壓痛。尿常規示膿尿。無性生活史;2年前曾有類似病史,當時診斷為急性單純性膀胱炎,治療後症狀消失;其母易患尿路感染。
病例8
患者女性,55歲,反複尿頻、尿急、尿痛,3次/半年,不伴發熱。尿常規示尿液混濁,可見白細胞15~30 個/高倍鏡、紅細胞5~10 個/高倍鏡。既往體健。絕經5年。近3年常有尿不淨感,但多次尿常規檢查均未見異常。
1. 上述患者的診斷分別是什麼?
上述患者均為女性,均有尿路刺激征,尿常規均可見大量白細胞,故尿路感染診斷成立。雖上述患者病情簡單、症狀輕,但短時內反複多次尿路感染,故應仔細詢問相關病史、尋找易感因素。
2. 反複發作性尿路感染有哪些易感因素?
病例6、7、8均為反複發作性尿路感染。此類患者常有下列易感因素:① 母親或家庭有尿路感染史;② 初發年齡<15歲;③ 為非分泌型患者(即具有特異性大腸杆菌結合糖脂);④ 性生活頻繁(≥4 次/月);⑤ 近期更換性夥伴或應用殺精子劑;⑥ 為絕經後女性(常伴尿失禁、膀胱膨出、絕經前尿路感染史等)。
3. 此類患者應如何選用抗菌藥?
急性發作者的抗菌藥選擇同病例1的3日療法,感染控製後予甲氧苄啶-磺胺甲唑(TMP-SMZ)或呋喃妥因長期預防,每晚睡前服用。性生活相關性的感染應於性生活後服TMP-SMZ或呋喃妥因。絕經後女性陰道局部應用雌激素軟膏可減少感染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