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者揭開漢坦病毒麵紗

作者:鄭靈巧 來源:健康報 日期:12-10-16

  中國疾控中心(CDC)傳染病預防控製所研究員張永振等最近研究發現,我國社鼠所攜帶的漢坦病毒不屬於漢灘型病毒,而是一個獨立新種,並將其命名為“大別山病毒”。進一步研究發現,目前已知鼠亞科鼠所攜帶的10個型別漢坦病毒在形成過程中,至少發生過9次跨種間傳播事件,證明跨種間傳播在漢坦病毒種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從而推翻了“漢坦病毒與宿主間是‘一對一’共同進化”的傳統觀點。該研究報告於日前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病毒學著名雜誌《病毒學期刊》上。該課題所揭示的動物源性病原體在宿主動物間的跨種間傳播與病毒進化的規律,為新發傳染病防控提供了新的重要啟示。

  2000年,我國科研人員在安徽大別山地區社鼠中分離到一株漢坦病毒,與引起重型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漢灘型病毒有較高親緣關係,被認為是漢灘型病毒的新亞型;其後在雲南省社鼠中也檢測到該病毒。最近,中國CDC傳染病預防控製所和浙江省溫州市CDC等合作,在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永嘉縣山區捕獲的66份社鼠標本中檢測到該病毒,並對上述三地所獲得病毒進行了係統分析。結果顯示,三地獲得的該病毒均與漢灘型病毒在氨基酸序列上存在7%以上的差異,符合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製定的布尼亞病毒科病毒新種的分類標準,可以認定不屬於漢灘型病毒,應為漢坦病毒屬的一個獨立新種,並將其命名為“大別山病毒”,上述三地社鼠中的病毒為大別山病毒的3個不同亞型。

  張永振介紹,既往研究認為,漢坦病毒各個不同種(型)與其主要宿主——鼠間是“一對一”的共進化關係,即病毒隨著宿主動物的進化而進化,由此形成現在不同種(型)的漢坦病毒。比如,野外田地中黑線姬鼠攜帶的病毒為漢灘病毒,人感染後能導致重型腎綜合征出血熱;而居民區褐家鼠攜帶的病毒為漢城病毒,人感染後引起輕型腎綜合征出血熱,兩種病毒不存在聯係。事實果真如此嗎?課題組對所有已知不同種類的鼠亞科鼠所攜帶的10個型別的漢坦病毒進行了基因比對和遺傳進化分析,結果發現,自然界中不同型漢坦病毒間可以發生基因重排,這10個漢坦病毒在種的形成過程中至少發生了9次跨種間傳播事件。病毒經跨種間傳播感染新宿主後,在新宿主的遺傳環境中經遺傳漂變和適應性進化,形成了現在不同種類鼠所攜帶的各漢坦病毒種及其遺傳多樣性。

  張永振說,新發傳染病暴發流行大多由動物源性病原體從動物宿主經跨種間傳播感染人類引起。具有跨種傳播能力的病毒感染不同動物物種的能力更強,且更容易發生病毒變異,因此,證實跨種傳播在漢坦病毒形成的曆史上起決定性作用的意義在於,在未來的疾病監測中,應該警惕隨著社會生態環境的變化引起的不同種類的鼠彼此接近,病毒的宿主範圍擴大以及導致病毒基因重組重排,引起可導致嚴重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新病毒出現。

閱讀更多感染科內容請點擊:http://infect.cmt.com.cn/

關鍵字:漢灘病毒,漢坦病毒,腎綜合征出血熱,社鼠,進化關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