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離你我不遠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消化內科 郭玉寧 徐有青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9-18

甲型病毒性肝炎離你我不遠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髒炎症病變為主的傳染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任何年齡均可患本病,但主要為兒童和青少年。

  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慢性病程者少見。隨著滅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製。

  病例簡介

  病史 患者男性,30歲,主因“食欲下降、厭油膩1~2周”入院。患者因工作單位無食堂,故經常在路邊小攤吃午飯。近2周來出現食欲下降、厭油膩、惡心、嘔吐伴全身乏力症狀,曾自服胃藥(具體不詳),效果不佳,遂來我院就診。

  查體 鞏膜黃染,餘無特殊。

  實驗室檢查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均達1000 U/L以上;血清總膽紅素(TBIL)及直接膽紅素(DBIL)亦明顯高於正常。人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體(抗-HAV IgM)陽性。

  診斷及治療 患者被診為甲型病毒性肝炎,轉傳染病醫院就診。經適當休息、營養和對症支持等治療,患者恢複健康。

  流行病學特征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導致的一種疾病,是最常見食源性感染性疾病之一。該病經糞-口途徑傳播,未曾感染者或未接種疫苗者食入被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糞便汙染的食物或水,使甲型肝炎病毒傳播。該疾病與安全用水不足、衛生條件差和不良個人衛生習慣密切相關。人與人之間偶爾接觸不會傳播此病毒,但密切身體接觸則可能感染。

  臨床表現及分期

  甲型病毒性肝炎潛伏期通常為14~28天。大多數感染病例僅有輕微症狀,完全康複後會在未來保持對甲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

  症狀

  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患者症狀輕重不一,可能出現發熱、食欲不振、惡心、腹部不適、腹瀉、深色尿和黃疸(皮膚和鞏膜黃染),但並非每位感染者都會出現所有症狀。成人患者出現疾病體征和症狀的情況多於兒童。通常6歲以下受感染兒童無明顯症狀,僅10%出現黃疸;而較大兒童和成人患者中超過70%會出現黃疸。

  臨床分期

  甲型病毒性肝炎臨床分為三期,即黃疸前期、黃疸期以及恢複期。

  黃疸前期 急性起病,典型患者有發熱、畏寒、乏力、厭食納減、惡心嘔吐、關節酸痛和上腹部不適等症狀,可持續數日至2周。主要體征有肝區壓痛及肝腫大。少數有皮疹(蕁麻疹)、出血傾向和心律/率異常。非典型患者上述症狀可不明顯。

  黃疸期 大約發病後1周,患者出現尿色加深、鞏膜、皮膚黃染,肝功能檢測血清ALT升高,血清TBIL升高,常增加至正常上限1倍以上。黃疸持續時間可達2周以上。非典型患者可不出現黃疸。

  恢複期 甲型肝炎患者恢複較快,一般病程為3~4周,大多數患者於3個月內恢複正常,一般不轉為慢性肝炎。

  病毒學指標

  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學指標為抗-HAV IgM。患者發病後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檢測到抗-HAV IgM,在第2周達到高峰,一般持續8周,少數可持續6個月以上。

  個別患者在病程初期檢測該指標結果為陰性,2~3周後方為陽性。因此,當臨床疑診甲型病毒性肝炎,而抗-HAV IgM陰性時,應重複檢測1~2次,以免漏診。

  治療

  治療與預防

  與預防

  治療

  治療的目的是保持身體舒適和營養均衡,包括補充因嘔吐和腹瀉而流失的水分,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1. 注意休息:急性肝炎早期應住院或就地隔離治療休息。

  2. 飲食方麵:應囑患者進食易消化的食物。

  3. 藥物治療:目前治療急性肝炎的中西藥物,療效無明顯差異,但是用藥種類不宜太多、時間不宜太長。

  4. 對於重症肝炎應加強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預防

  改善環境衛生、保障食品安全和接種疫苗是抵禦甲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減少甲型肝炎的發病:① 充足供應安全飲水;② 適當處理社區內汙水;③ 注意個人衛生,例如經常用幹淨的水洗手等;④ 提高個人衛生水平,廣泛開展病從口入的宣傳教育;⑤ 盡可能避免吃可能已被汙染的水、蔬菜、水果以及貝類食物;⑥ 保護易感人群,普及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的預防接種。

關鍵字:甲型病毒性肝炎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