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研究獲進展

作者:藍樂夫等 來源: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日期:12-09-18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藍樂夫課題組、蔣華良課題組與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課題組等合作,在金黃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及耐藥性的調節機製研究方麵獲得新進展。研究論文於8月27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重要的院內感染細菌。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濫用催生並富集了耐藥性菌株,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已成為最難解決的感染性疾患。目前,細菌毒力因子的表達調控正在成為病原細菌學研究的熱點,研究的深入將會給新型的抗細菌感染策略——抗毒力治療(Anti-virulence therapies)提供理論基礎和切入點。

  該研究發現,在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毒力調節因子SarA蛋白家族中存在一種新的蛋白質修飾——半胱氨酸的磷酸化,並由一對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酯酶(Stk1-Stp1)所控製。細菌的毒力調節因子SarA家族蛋白包括MgA、SarA和SarZ等蛋白分子中半胱氨酸的磷酸化修飾引起了蛋白質構象的變化,從而調節了金黃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的產生以及細菌對萬古黴素的抗性。靶向細菌細胞壁的抗生素如萬古黴素及頭孢曲鬆能夠抑製蛋白激酶Stk1的活性。stp1基因的缺失導致SarA/MgrA蛋白半胱氨酸的磷酸化水平的增加,細菌產生毒力因子溶血素的能力減弱,並使得細菌喪失在小鼠體內的致病能力。

  這些研究為進一步闡明金黃色葡萄球毒力因子表達的調控機製,並為靶向蛋白磷酸酯酶Stp1,開發高效特異的小分子抑製劑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上海市科委、863項目等基金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2/08/22/1205952109.abstract

  閱讀更多感染科內容請點擊:http://infect.cmt.com.cn/

關鍵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毒力,甲氧西林,SarZ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