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手足口病病原學診斷把關

作者:北京佑安醫院 趙秀英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7-09

北京佑安醫院 趙秀英

北京佑安醫院 趙秀英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流行無明顯地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夏秋季多見,冬季發病較為少見。本病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患者可並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遲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A組(CoxA)和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病毒是最難鑒定的腸道病毒之一,可引起與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相同的急性馳緩性麻痹等臨床症狀,目前其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較大,故在對中樞神經係統疾病進行臨床診斷時,首先須行病原學判斷。本文主要介紹如何規範地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原學樣本。

  趙秀英主任醫師於2005年6月畢業於香港大學微生物學係,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佑安醫院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臨床檢驗學係副教授、首都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感染與免疫、分子生物及免疫學診斷技術。

  2011年,趙秀英副教授入選北京市“十百千”衛生人才選拔經費“百”層次培養計劃及北京市衛生係統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學科骨幹項目。先後承擔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聯合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及“十一五”肝炎、艾滋病科技攻關等多個項目。已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餘篇,主編並出版專著兩部。

  病例討論

  患兒男性,3歲,因手掌出現水皰樣皮疹,伴口腔潰瘍、發熱、頭痛、嘔吐1天入院。

  既往史 發病前1周其幼兒園同班同學曾被確診為手足口病。

  查體 入院時患兒神誌清楚,腦膜刺激征陽性。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示白細胞(WBC) 3.9×109 個/L,中性粒細胞占60%。尿、便常規無異常,肝功能及血生化正常。

  入院診斷 手足口病,重型。

  病情變化 入院後第1天與第3天采集咽拭子、第2天采集腦脊液行EV71與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A16)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而腦脊液檢查顯示,WBC為157個/μl(其中多核細胞占62%,單核細胞占38%),蛋白為22 mg/dl,糖為81 mg/dl。

  入院3天後,患兒意識發生改變,第4天出現陣攣性抽搐,隨後昏迷,腦電圖示彌漫性高幅慢波。予鎮靜藥、甘油及地塞米鬆治療。入院第2周,意識逐漸恢複,但出現軀體性共濟失調,不能坐立,肢體肌力減退,此時查EV71 IgM為陽性。而後神經係統異常逐漸恢複。依據血清學檢查及表現,確診為EV71引起的全腦炎和腦幹腦炎。

  問題 為何早期檢測EV71與CA16核酸結果均為陰性?

  樣本類型及采樣方法

  臨床對手足口病的病原學診斷包括:從患者血清、腦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糞便或肛拭子等標本中檢測到病原核酸;自患者血清中檢測到特異性IgM抗體;患者急性期與恢複期血清IgG抗體有4倍以上的升高。

  手足口病患者的其他實驗室檢查缺乏特異性,早期患者可能出現外周血WBC總數與淋巴細胞下降,血塗片可見單核異型淋巴細胞,病程持續較長或出現嚴重合並症者或有細菌或真菌感染表現,此時WBC可能升高。少數患者伴不同程度的肝髒或心肌損傷,轉氨酶或心肌酶譜可輕度升高。

  目前,對手足口病患者進行EV71和CA16的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檢測仍是其病原學診斷的主要方法,但部分臨床症狀符合手足口病診斷者的病原體EV71和CA16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這不但與樣本類型、采樣時間、檢測次數及患者病情有關,且也可能是患者感染了EV71和CA16之外的腸道病毒。

  下麵介紹一下在采集不同標本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隻有全科醫生掌握了正確的標本采集方法,才能真正讓標本監測發揮其作用。

  正確的標本采集方法

  咽拭子標本

  盡量采集患者發病3日內的咽拭子標本用於病原學檢測。相對於普通棉拭子,尼龍植絨拭子的采集與運送效果更好,尤其是不能及時送檢或放置時間較長的樣本。

  取樣時適度用力拭抹咽後壁和兩側扁桃體,避免觸及舌部;迅速將棉簽放入裝有3~5 ml保存液(即含5%牛血清的維持液或生理鹽水)的15 ml外螺旋蓋采樣管,在靠近頂端處折斷棉簽杆,旋緊管蓋並密封,以防幹燥且注意低溫保存,因腸道病毒為RNA病毒,在體外或幹燥環境下生存力較弱。

  咽拭子樣本也可用於病毒抗原的早期檢測。這須用試劑盒專用的病毒裂解液對樣本進行處理,不可直接使用上述保存液中的樣本檢測病毒抗原。

  腦脊液標本

  對於出現神經係統症狀者,可采集腦脊液標本進行病毒分離或核酸檢測。采集時間為出現神經係統症狀後3 d內,采集量為1.0~2.0 ml,采集後應立即裝入帶墊圈的無菌凍存管中。但EV71感染神經係統時,很難在腦脊液中檢測到EV71病原。

  皰疹液

  皰疹液可用於病毒分離培養,也可用於RT-PCR檢測。應先用75%的酒精對皰疹周圍皮膚進行消毒,然後用消毒針將皰疹挑破,用棉簽蘸取皰疹液,迅速將棉簽放入內裝3~5 ml保存液的采樣管中,在靠近頂端處折斷棉簽杆,旋緊管蓋並密封。

  血清標本

  血清標本用於通過免疫學手段檢測EV71和CA16感染後的抗體。

  采集急性期(發病0~7 d)和恢複期(發病14~30 d)雙份配對血清用於闡明和分析EV71或CA16感染後IgG和IgM抗體的動態變化。IgM抗體陽性有助於早期診斷,IgG抗體對流行病學調查有重要意義。

  采集3~5 ml靜脈全血,置於真空無菌采血管中;自凝後,分離血清,將血清移至2 ml外螺旋的血清保存管中,將其置於-20 ℃以下冰箱中冷凍保存。血清樣本一般不適於檢測病毒核酸或抗原。

  糞便或肛拭子標本

  采集患者發病3 d內的糞便或肛拭子標本,用於病原檢測,肛拭子采樣也推薦使用尼龍植絨的采樣拭子。

  從患者肛門輕輕插入,適度用力弧型左右擦拭數下,拔出後,迅速將棉簽放入裝有3~5 ml保存液的采樣管中,旋緊管蓋以防幹燥。有研究顯示,使用糞便行腸道病毒核酸檢測的陽性率高於咽拭子檢查,采樣時間可延長至發病後5 d。因腸道病毒易於在胃腸道或鼻咽部存在,有時可在這些部位生長數周~數月,故須在這些部位進行病毒分離和進行RT-PCR檢測;即使結果陽性,解釋時還應謹慎,尤其是糞便檢測結果,也許今天患者糞便中發現的病毒是幾周前發生的感染。

關鍵字:手足口病,病原學,診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