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髒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肝病和肝衰竭的首選方法,但由於供源缺乏、治療費用以及與並發症和死亡相關等問題使得該方法的使用受到限製。中國台灣的科研人員進行了將間充質幹細胞(MSC)作為治療肝髒疾病的一種天然替代細胞源的研究。結果發現,骨髓源性間充質幹細胞可以有效地挽救實驗性肝衰竭並有助於肝髒再生,這為治療肝髒疾病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替代方法。文章發表於《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2008,134:2111)。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經脾或經靜脈將4種不同劑量的間充質幹細胞源性肝細胞(MDH)和MSC移植入致死性暴發性肝衰竭小鼠體內。兩種細胞均分化成為功能性肝細胞。在所有4種不同劑量的移植中,MSC比MDH使小鼠獲得更好的生存率(P<0.05)。與經脾移植相比,經靜脈移植可以使兩種移植細胞獲得更好的生存率。與MDH相比,MSC對氧化應激的抵抗力更強,並且其肝細胞再生速度更快。()
點評:波特蘭俄勒岡健康和科學大學讚門副教授:這項實驗性動物研究證明了幹細胞治療肝髒疾病的有效性,並強調了其是在人體中可能獲得成功的技術。治療肝髒疾病患者的臨床醫師正在急切地等待著未來的研究,這些研究可能帶領我們在尋找肝髒移植替代方法的旅途中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