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診治新進展

作者:劉屹采寫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5-22

  最新一期《胃腸病學當前觀點》刊發了慢性乙型肝炎(乙肝)進展一文,對近期慢性乙肝的自然史、監測及免疫接種、治療適應證及其終點以及特殊人群的治療策略等方麵進行了綜述(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12, 28: 193),簡介如下。

  流行病學及自然史

  全球慢性乙肝感染者逾3億5千萬,每年有60萬人因肝纖維化和肝癌死亡。67%的美國患者和近90%的歐洲患者並未意識到自己感染了乙肝病毒。

  中國台灣一項研究對3653例乙肝表麵抗原(HBsAg)陽性患者隨訪逾19年後發現,女性、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水平≥45 IU/L、HBV DNA水平<104 copies/ml、乙肝病毒B基因亞型、前C區變異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清除率較高相關。

  監測及免疫接種

  目前指南推薦所有慢性肝病患者均應接受甲肝、乙肝疫苗接種,但在上述美國人群中,僅有32%的患者接種了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接種比例僅為20%。美國免疫接種實施谘詢委員會推薦所有19~ 59歲糖尿病患者接種乙肝疫苗。

  治療

  新型抗病毒藥物治療方法進展緩慢。目前有7種獲批乙肝療法,包括幹擾素、聚乙二醇幹擾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和泰諾福韋。乙肝病毒耐藥限製了核苷(酸)類似物的治療有效性。

  藥物治療依從性差是病毒學突破的常見原因,初患病和年輕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一項研究發現,84例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或恩替卡韋治療的患者,在治療終點實現終止治療的4個月後,42%的HBeAg陽性和47%陰性患者病毒學複發。

  特殊人群治療

  妊娠女性 近期一項針對2356例由HBsAg陽性母親分娩的新生兒研究發現,9.26%由HBeAg陽性母親娩出的新生兒,其HBsAg為陽性。為降低病毒垂直傳播率,乙肝病毒高載量HBeAg陽性女性應在其妊娠晚期接受抗病毒治療。替比夫定和泰諾福韋無明顯致畸性。

  合並HIV感染 8.4%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的HBsAg檢出為陽性。對於此類患者,泰諾福韋、拉米夫定或恩曲他濱是常用的抗病毒藥物。

  失代償性肝硬化 近期一項前瞻性研究比較了恩替卡韋與阿德福韋,對失代償性肝硬化的療效。兩種藥物的療效和耐受性均獲證實;在HBV DNA抑製和ALT正常化方麵,恩替卡韋效果更佳。

  肝移植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抗病毒藥物用於肝移植術後患者, 可使慢性乙肝複發率降至1%以下,但HBIG價格昂貴、且需要規律注射。一項前瞻性研究對80例接受恩替卡韋治療的肝移植術後患者分析後發現,98.8%的患者在治療2年時,其HBV DNA檢測不到,91%患者的HBsAg為陰性,提示恩替卡韋單藥治療有效。

關鍵字:慢性乙肝,抗病毒藥物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