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非結核分枝杆菌(NTM)疾病發病率不斷增高,一方麵是診斷水平提高使發現率升高,另一方麵,HIV感染者的增加、免疫抑製劑的使用和老齡化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而我國屬TB高負擔國家,醫師常將發現“抗酸杆菌”或“幹酪壞死性肉芽腫”作為診斷TB的證據,而忽視NTM疾病的診斷。
正確評價在改良羅氏培養基上生長的細菌
在基因分型方法用於分枝杆菌菌種鑒定之前,一般將在改良羅氏培養基上生長的細菌判為NTM。事實上,在此種培養基上生長的細菌固然多為NTM,但也可為結核菌或奴卡菌,還可為偶然分枝杆菌等很少致病的NTM。因此,在不能做基因分型的實驗室,應結合病史和影像進行判斷。
正確理解NTM肺病的診斷標準
2007年,美國胸科學會(ATS)發布的《NTM肺病診斷和治療指南》指出,診斷NTM肺病須滿足有呼吸道症狀、典型的影像表現、符合細菌學診斷標準且排除其他疾病。但這一診斷標準是以鳥胞內分枝杆菌複合群肺病、堪薩斯分枝杆菌肺病和膿腫分枝杆菌肺病等常見的NTM肺病為基礎製定的,並不適宜少見的NTM肺病,且偶然分枝杆菌和戈登分枝杆菌廣泛存在於環境中,即便多次從呼吸道標本分離和鑒定,也應審慎地判斷其臨床意義,並非所有符合這一標準的患者都能診斷NTM肺病。
合理選擇NTM疾病患者的幹預方式
治療TB有異煙肼和利福平這兩個作用強大的藥物,對於NTM疾病,除堪薩斯分枝杆菌疾病外,尚無堪與此兩藥媲美者。對鳥分枝杆菌複合群肺病有效的方案是以大環內酯類藥物為核心,聯合阿米卡星、利福平(或利福布汀)和乙胺丁醇。但大環內酯類藥物僅起“抑菌”而非“殺菌”作用,聯用其他藥物是為了避免耐藥的發生。
膿腫分枝杆菌疾病的治療更加困難,目前尚無指南推薦的治療方案。盡管韓國學者報告大劑量頭孢西丁(12 g/d)聯合其他抗生素具一定療效,但還缺乏有效性和安全性評價。此外,大劑量頭孢西丁引起的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也不容忽視。
免疫功能正常的NTM疾病患者病情進展緩慢,應綜合考慮細菌類型、治療風險和受益決定是否接受治療。一般來說,細菌毒力強且為空洞型的患者,病情進展相對快,應接受治療。
目前,國內實驗室采用的耐藥檢測的臨界點建立在對結核菌研究的基礎上,對NTM疾病治療方案的選擇參考價值有限。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推薦采用微量肉湯稀釋法。但除鳥分枝杆菌複合群對大環內酯類藥物的體外試驗結果與療效相關外,其他試驗結果與療效間尚無相關證據。故應參考ATS指南,在菌種鑒定的基礎上選擇合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