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感染病學研究精粹(一)

作者:路易斯·馬丁內斯·馬丁內斯(Luis Martinez Martinez)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7-21

inserted image
 

  2011年7月14日~17日,由北京地壇醫院主辦、歐洲臨床微生物與感染病學會(ESCMID)和全球華人臨床微生物及感染病學會(GCAMID)協辦的第五屆地壇國際感染病會議(DICID)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此次大會的主題是“感染病的抗藥性時代”,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學者參加了此次大會,就臨床微生物和抗感染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討論。在此,本報選取大會發布的2011年歐洲臨床微生物與感染病大會(ECCMID)精華內容及2010~2011年間臨床微生物和感染性疾病領域的重要研究,與讀者分享。

  第一部分:臨床微生物學 2010~2011 重要研究

  講者:西班牙桑坦德坎塔布裏亞大學 路易斯·馬丁內斯·馬丁內斯(Luis Martinez Martinez)

  攜帶NDM-1基因耐藥細菌被發現

  在過去一年中,臨床微生物學領域最引人注目的研究無疑是發現攜帶1型新德裏β-內酰胺酶(NDM-1)基因的細菌。迄今,攜帶該基因的細菌已在世界多個國家被發現,且包括 NDM-2、NDM-4在內的多種變異體相繼被發現。此外,有研究顯示,NDM與從赤杆菌屬(一種海水中的微生物)分離出的β內酰胺酶Ⅱ具相似結構。

  cfr基因介導細菌耐藥新機製

  關於重症監護病房(ICU)中耐利奈唑胺金黃色葡萄球菌(LRSA),發表於《臨床感染性疾病》[Clin Infect Dis 2010,50(6):821雜誌]和《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2010,303(22):2260]的兩項研究顯示,cfr基因是引起耐藥主要原因,且減少利奈唑胺使用、進行耐藥監測及有效的感染控製措施可減少耐藥菌傳播。cfr基因被認為介導一種新的耐藥機製,攜帶該基因細菌可對多種抗生素耐藥,多種細菌可攜帶該基因,並且其易在細菌間傳播。

  MRSA萬古黴素耐藥存地域差異

  近年來,隨著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增加和萬古黴素的廣泛使用,德國和中國香港有研究顯示MRSA對萬古黴素的敏感性有下降趨勢,但加拿大和美國研究未發現敏感性下降趨勢。由此推測,MRSA對萬古黴素的敏感性存在地域差異。研究顯示,MRSA對萬古黴素的耐藥率在歐洲約為9%,而在北美則為3%,且該差異在對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中同樣存在,如在歐洲和拉丁美洲,MSSA對萬古黴素耐藥率約為4%,而在非洲和北美洲則為2%左右。造成差異的原因可能為不同地區的細菌變異不同。

  β內酰胺酶功能性分類體係更新

  2010年3月,布什(Bush)等在《抗微生物藥物與化療》[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10,54(3):969]雜誌上發表綜述,對β內酰胺酶功能性分類體係(Bush 1995年版)進行了更新。新體係包括:一組頭孢菌素酶(C類);二組廣譜、耐酶抑製劑、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和絲氨酸碳青黴烯(A和D類);三組金屬酶(B類)。近年來,不斷有新的β內酰胺酶被發現,分別作為亞組歸入各組內。

  注:β內酰胺酶分類體係包括分子結構和功能性分類體係兩種,前者根據分子結構將β內酰胺酶分為A、B、C、D四類,後者(Bush 1995版)則根據β內酰胺酶底物譜和酶抑製劑譜進行分類,包括ESBL(A類)、質粒型頭孢菌素酶(Amp C酶,C類)和金屬酶(B類)。

關鍵字:臨床微生物學,cfr,萬古黴素,MRSA,β內酰胺酶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