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杆菌根除治療失敗原因解析

作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高文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4-15

inserted image
  

  幽門螺杆菌Hp)感染的治療是Hp研究領域中的核心問題,隨著時間的變遷,Hp根除率越來越低,目前全球推薦的Hp根除治療一線方案——三聯療法的根除率為70%~80%,離理想的Hp根除率相差甚遠。Hp根除失敗原因很多,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Hp菌株因素

  對抗生素耐藥

  耐藥是Hp根除失敗的主要原因。Hp菌體可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部分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也是誘導Hp耐藥的原因之一。

  在北京進行的10年回顧性分析顯示,在2000-2009年期間,臨床分離的Hp菌株對目前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呈上升趨勢,對甲硝唑、克拉黴素及喹諾酮類的耐藥率分別從38.9%增至78.8%、從14.8%增至65.4%和從27.1%增至63.5%。這與目前根除率逐年降低的現狀一致。

  Hp菌株球形變使其對抗生素不敏感,多發生在應用抗生素或質子泵抑製劑(PPI)類藥物後,停用2~4周或更長時間可能會恢複。

  有資料顯示,S1/M1和S1/M2型菌株較非產毒菌株對抗生素更敏感。

  Hp定植部位與密度

  Hp定植部位是影響因素之一。通常認為定植於細胞內及胃底部、胃竇胃體交界處的Hp不易被根除。

  Hp定植密度也影響根除效果。當胃內定植的細菌量多時,巨大的細菌負荷會產生接種物效應,使Hp黏附於胃黏膜細胞,形成一層具有保護作用的生物被膜,隔斷細菌與抗生素的接觸,導致治療失敗。

  不同Hp菌株的混合感染

  由於Hp菌株具有廣泛的異質性,同一患者可能感染一株/種以上的Hp菌株,不同的Hp菌株,其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可能不同,如對甲硝唑耐藥Hp的混合感染很常見,也易導致含咪唑類方案治療的失敗。

  宿主因素

  不同臨床疾病患者Hp根除成功率不同

  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Hp根除率高於非潰瘍性消化不良者。另外,由於阿莫西林和克拉黴素等對Hp的最小抑菌濃度依賴於胃內pH值,當pH值降低時,最低抑菌濃度(MIC)增加。臨床上通常加用PPI來提高胃內pH,增強抗生素活性。

  其他因素

  宿主基因型與免疫狀態可影響治療效果。

  Hp可在口腔內定植(以牙菌斑內居多),這可能是Hp根除失敗、Hp複發或再感染的重要原因。

  常規的Hp三聯根除治療方案常會引起服藥後的口苦、上腹不適、腹瀉等不良反應,使治療依從性不佳,影響治療效果。

  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生活習慣也可以影響Hp根治效果。有研究顯示,在女性患者中,Hp更易發生對甲硝唑和克拉黴素的耐藥;在老年患者中,更易於發生Hp對克拉黴素的耐藥而導致根除失敗。吸煙和飲酒均有可能降低Hp根除率。

  環境因素

  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表明,Hp感染與生活環境及生活習慣有關,並具有人群或家庭聚集現象。

  較差的經濟狀況和衛生條件、較低的受教育水平及擁擠的生活環境都是發生Hp感染或再感染的危險因素。

  其他因素

  在藥物選擇、劑量、療程及服藥方法等方麵的不規範不僅可以降低Hp根除率,還可能誘導Hp耐藥的產生,增加之後根除治療的難度。

  在臨床上,人們通常認為,如果在Hp根除治療開始前2周應用過PPI類抑酸藥物或者抗生素,有可能會因為影響細菌活性而使根除率降低。

  總結

  在臨床上,導致Hp根除治療失敗的原因很多。對於某些根除失敗的病例,有時並非是由某個單一的原因引起,而可能是由兩種或多種因素所致,如患者的疾病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所感染的Hp菌株對抗生素耐藥,同時合並有口腔Hp感染等。

  對於臨床上Hp根治初治、複治失敗特別是多次治療失敗的病例,應詳細詢問其病史和既往治療的情況,遵循個體化原則,並結合本地區的Hp抗生素耐藥情況,謹慎給出補救治療方案,以避免再次根治治療的失敗。  

關鍵字:幽門螺杆菌,Hp,根除治療,原因解析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