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顯示,美國外科治療改良項目(SCIP)提供的6種方法聯用綜合抗感染措施(簡稱S-INF,包括控製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時機、選擇適當抗生素種類、24小時內停用預防性抗生素、心外科手術患者術後血糖控製、手術部位準確備皮、結腸癌患者術後即刻恢複正常體溫)可顯著減低術後感染發生率。該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2010,303(24):2479]。
在該研究中,來自398所醫院的405720例患者分別接受3種抗感染措施(簡稱S-INF-Core,包括控製預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時機、選擇適當抗生素種類及24小時內停用預防性抗生素)或S-INF措施。
結果顯示,共3996例患者發生術後感染。與未接受S-INF措施患者相比,接受S-INF措施患者術後感染發生率顯著降低(14.2‰對6.8‰,比值比為0.85),結果有統計學意義。與未接受S-INF-Core措施患者相比,接受S-INF-Core措施患者術後感染發生率也降低(11.5‰對5.3‰),但結果無統計學意義。SCIP各項治療措施單用與術後感染幾率下降無顯著相關性。[1110401]
研究者說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約拿J・斯塔爾伯格(Jonah J. Stulberg)指出,SCIP包括20項改善患者手術療效措施,9項是關於具體方法的,其中6項是針對感染預防的,6項措施聯用使感染風險下降15%。
專家短評
美國亞拉巴馬大學瑪麗T・霍恩(Mary T. Hawn)指出,迄今為止尚無證據表明SCIP可改善手術治療患者轉歸。
有關醫療錯誤的綜合性報告
既往研究表明,美國每年進行約3000萬例手術,其中相當一部分術後並發症(通常為威脅生命並發症)是可預防的。美國醫學會(IOM)的一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綜合性報告指出,1977年至1990年間在一所大型醫療中心接受手術的患者(>44000例)中,5.4%(>2400例)的患者發生並發症,其中近半數歸因於醫療錯誤。
2003年,一篇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研究發現,22%的術後並發症所致的患者死亡是可預防的。該研究顯示,18類住院期間的醫療損傷可致240萬額外住院天數和93億美元額外醫療費用。
SCIP其他要點摘登
● 外科手術患者應預防性使用抗靜脈血栓藥物;
● 對於須接受β受體阻滯劑治療的手術患者,臨床醫生應在圍手術期使用β受體阻滯劑;
● 術後1~2天拔除導尿管(手術當日為術後0天);
● 對於麻醉時間>1小時者,患者在手術結束前半小時至結束後15分鍾內,應接受積極複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