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地壇國際感染性疾病會議報道

作者:張致媛 衛文婷 張眉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07-26

  2010年7月15-18日,由北京地壇醫院主辦、歐洲臨床微生物與感染性疾病學會(ESCMID)和全球華人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會(GCACMID)協辦的第四屆地壇國際感染性疾病會議(DICID)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變幻中的感染病。

  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名世界知名專家和學者聚集一堂,共享和交流了感染病學領域的最新信息和研究經驗。本次大會共包括16個平行分組會議、5個高峰發言、11個口頭發言、3個衛星會。

  ESCMID主席科爾納利亞(Cornaglia)教授評價道,作為這次會議的參與者,我和其他來自歐洲的同道都認為,本次會議達到了國際會議水平。

  現將部分精彩內容介紹如下:

  產ESBL腸杆菌感染的治療策略 

  講者 西班牙塞維爾聖瑪卡蓮娜大學醫院 巴諾(Bano) 

  頭孢菌素對產ESBL腸杆菌的療效 

  關於頭孢菌素對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腸杆菌的療效,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由於接種效應或其他耐藥機製,頭孢菌素治療產ESBL細菌的失敗率較高,且與藥物的最低抑菌濃度(MIC)無關。另一種為,治療失敗率與MIC相關。根據藥代動力學/藥效學(PK/PD)數據,當MIC很低時,頭孢菌素也許可被用於治療產ESBL的細菌。 

  有研究納入了22例產CTX-M型ESBL大腸杆菌菌血症患者,7例接受頭孢他啶(對22個菌株的MIC為0.5~8 mg/L)治療。結果為,頭孢他啶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與其他藥物組(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頭孢呱酮/舒巴坦)相近;其中,6例治愈,1例須腹部膿腫引流,無死亡。該研究證實,在MIC為0.5~8 mg/L時,頭孢他啶對產CTX-M型ESBL大腸杆菌菌血症有效。 

  有研究報告,根據目前標準確定的對許多細菌敏感的新一代頭孢菌素常不能達到預期藥效學目標,對目前產ESBL細菌敏感性折點應重新評估。因此,歐洲細菌敏感性測試委員會(EUCAST)及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SI)今年均對產ESBL和不產ESBL腸杆菌的敏感性折點進行了修改。 

  Bano認為,對存在產ESBL風險的腸杆菌,不推薦進行經驗性單藥治療;在經驗性治療時,如患者對藥物反應好,則不必更換頭孢菌素;在其他情況下,推薦應用碳青黴烯類。 

  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製劑對產ESBL腸杆菌的療效 

  關於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製劑對產ESBL腸杆菌的療效,目前亦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在體外檢測顯示為敏感時,仍不推薦應用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製劑。另一種是,當體外檢測示敏感時,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製劑有效。 

  有研究納入95例產ESBL大腸杆菌所致社區獲得性血流感染患者,結果為,接受經驗性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製劑治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和呱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黴烯類治療患者的死亡率低於接受頭孢菌素和氟喹諾酮類治療的患者,死亡率分別為8%、12%、12%、24%和29%。 

  另有研究以產ESBL大腸杆菌所致膀胱炎患者為對象,結果為,接受磷黴素(所有菌株均對其敏感)治療患者的治愈率為93%;在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治療的患者中,敏感菌株(MIC≤8 mg/L)感染患者的治愈率為93%,中介或耐藥菌株(MIC≥16 mg/L)感染患者的治愈率為56%。 

  Bano認為,在嚴重感染(耐藥發生率較高)時,使用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製劑經驗性治療無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對敏感菌株(MIC≤8 mg/L)引起的膀胱炎有效;當侵入性感染易治療、藥物對菌株的MIC≤8 mg/L且劑量適當時,可考慮降階梯應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或呱拉西林/他唑巴坦。 

  產ESBL腸杆菌的治療總結 

  在進行經驗性治療時,若較少出現耐藥性,可聯合應用碳青黴烯類或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製劑與氨基糖苷類;替加環素可用於腹內感染或皮膚軟組織感染。靶向治療可選用β-內酰胺/β-內酰胺酶抑製劑、頭孢菌素、氟喹諾酮類和替加環素。

  (張致媛 整理)

  HCV感染合並脂肪性肝炎較普遍 

  講者 北京地壇醫院 成軍 

  1994-1995年研究資料顯示,我國丙肝病毒(HCV)感染率約為3.2%。HCV感染的並發症多樣,其中包括脂肪性肝炎。 

  我國脂肪性肝炎的病理學分型包括大泡型、微泡型和混合型;分級包括輕度、中度和重度。成軍教授等曾對丙型肝炎患者合並肝髒脂肪變的情況進行了隊列研究,共納入159例慢性HCV感染患者。 

  結果顯示,在該研究中,HCV感染者總脂肪性肝炎的發病率為82.39%,其中分級與病理分型情況見表。 

  由上可知,我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並肝髒脂肪變的比率不低,應該引起臨床醫師和基礎研究者的注意。

  (衛文婷 整理) 

  來自ESCMID2010年會的最佳研究 

  講者 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 維拉(Vila) 加羅(Garau) 

  MALDI-TOF MS可快速診斷血液傳播細菌種類 

  與傳統依靠培養和生化程序等耗時較長的實驗室檢查方法相比,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電離時間飛行質譜(MALDI-TOF MS)是一種可快速鑒別患者血樣本中細菌感染種類的方法。 

  研究者發現,在4小時內,此方法可正確地鑒別出患者血樣本中大約91%革蘭陽性菌及98.5%革蘭陰性菌的類型。這為醫師快速尋求某種細菌感染的特異性治療方案提供了可能,並在解決患者血液傳播感染的同時,節省醫療費用。 

  萬古黴素血清穀濃度較高的HAP患者預後較差 

  依據萬古黴素治療時所達血清穀濃度水平差異,98例由金葡菌所致醫院獲得性肺炎(HAP)患者被分為3組,其中,組1(n=30)、組2(n=33)和組3(n=35)患者的萬古黴素穀濃度分別為<10 μg/ml、10~15(不包括15) μg/ml和≥15 μg/ml。3組患者間的年齡等各項指標均具可比性。 

  結果顯示,在組1至組3患者中,達到臨床“治愈”標準者所占比例逐漸降低(組1為70%、組2為55%、組3為49%)。出現嚴重治療相關突發不良事件的比例逐漸升高,且差異具有顯著性(組1為13%、組2為24%、組3為37%,P=0.033),其中發生治療相關腎髒突發不良事件的比例依次分別為0%、3%和17%(P=0.006)。 

  由此,研究者認為,達到較高萬古黴素治療穀濃度的HAP患者的預後較差,且更易發生腎髒不良事件。 

  痰培養診斷CA-LRTI效果佳 

  研究共納入8個歐洲國家、11個初級醫療中心的711例社區獲得性下呼吸道感染(CA-LRTI)成年患者,收集其抗生素治療前的痰及血標本。根據白細胞和扁平上皮細胞數目對痰標本質量進行評分。當肺炎鏈球菌或嗜血杆菌為分離出的主要細菌類型時,痰培養被認為具有診斷意義。進行血降鈣素原(PCT)檢測以確定其與痰培養結果的相關性。 

  結果顯示,共收集538份(75%)痰樣本,質量優者為254份(47.2%)。117份(21.7%)痰培養陽性,其中,嗜血杆菌和肺炎鏈球菌陽性者分別有80份(14.9%)和37份(6.9%)。 

  在痰培養陽性的樣本中,經革蘭染色,可顯示出典型細菌形態者分別為53份(嗜血杆菌)和33份(肺炎鏈球菌),因此,革蘭染色的敏感性分別為66.3%和89.2%。在血標本中,86.3%的嗜血杆菌痰培養陽性者的PCT值<0.1 μg/L,94.6%的肺炎鏈球菌痰培養陽性者的PCT值為0.1~0.25 μg/L,即提示上述標本缺乏細菌感染的證據。 

  上述結果表明,在大多數CA-LRTI患者中均可獲得優質的痰標本,且痰培養的診斷效果佳。革蘭染色診斷肺炎鏈球菌所致CA-LRTI的敏感性優於嗜血杆菌。PCT試驗對預測細菌感染和指導抗生素治療均不敏感。

  (張眉 整理)

關鍵字:感染,會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