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管圓線蟲病流行及診治現狀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陰宏 刁宗禮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05-13

  2010年4月8-9日,第三屆廣州管圓線蟲病國際會議在泰國曼穀詩裏拉吉(Siriraj)醫院召開,來自中國、泰國、巴西、西班牙、馬來西亞等7個國家的近30位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內容涉及近30年來廣州管圓線蟲病流行、診斷、治療等方麵的研究進展。 

  流行病學 

    廣州管圓線蟲病的病原體為廣州管圓線蟲,該病主要流行於東南亞,但近年來其病原體在各地有蔓延趨勢,不斷有新的地區被報告成為廣州管圓線蟲的自然疫源地。西班牙的皮拉爾(Pilar)對加納利群島特納利夫島上的4種鼠類和5種貝類進行了調查。經形態學、RNA序列檢測發現,黑家鼠體內存在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15%,證實該地區為廣州管圓線蟲病的自然疫源地。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CDC)寄生蟲病預防控製所呂山等在2006年進行了一項全國性調查,結果表明,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廣東、廣西和海南等7 個省出現廣州管圓線蟲自然感染。 

  廣州管圓線蟲終末宿主為鼠類,人主要通過生食或半生食含感染期幼蟲的中間宿主感染。據呂山介紹,在中國大陸地區,75%的患者是由於食用感染的螺類所致,其中福壽螺是目前廣州管圓線蟲最重要的中間宿主,已證實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等8 個省有福壽螺自然分布。 

  首例人廣州管圓線蟲病是1945 年在我國台灣被發現的,此後世界各地陸續報告有本病發生。該病多為散發病例,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改變,亦多次出現暴發流行。全球目前已報告有3000餘例患者,但由於臨床醫師對其認識不足,實際病例數應遠多於此。該病主要流行於泰國,目前僅泰國報告的病例數即達1500例。中國大陸共出現9次廣州管圓線蟲病暴發流行,最嚴重的是2006年在北京的局部暴發流行,感染例數達160例,超過既往中國大陸的病例數總和。 

  診斷 

    發現廣州管圓線蟲即可確診,但該病主要侵犯中樞神經係統,因此體內的病原體很難被發現。目前無統一診斷標準,診斷主要依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筆者介紹了2006年北京暴發流行期間所采用的診斷標準,包括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血常規、腦脊液、免疫學、影像學、病原學檢查等7個內容,分為臨床診斷和病原學診斷。流行病學史是診斷該病的最重要依據,進食生或半生含廣州管圓線蟲Ⅲ期幼蟲的淡水螺、陸生軟體動物或其他轉續宿主可致感染,還包括被汙染菜品。患者常表現為頭痛,可伴惡心、嘔吐,有皮膚感覺異常或其他神經係統表現。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外周血、腦脊液中嗜酸粒細胞絕對值及比例顯著升高。中國CDC寄生蟲病預防控製所聯合北京友誼醫院等多家單位製定了廣州管圓線蟲病診斷國家標準,將感染者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病原學確診病例,目前該標準已完成,正待相關部門發布。 

  近年來廣州管圓線蟲病免疫學診斷發展迅速。南方醫科大學陳曉光自廣州管圓線蟲4種抗原中篩選出AC32作為特異性抗原,研製成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的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診斷試劑盒。泰國的巴帕希(Praphathip)與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幹小仙聯合研製開發了一種簡便、快速檢測其特異性抗體的方法,該方法將成蟲可溶性抗原點樣,以蛋白A膠體金為標記物,采用自行設計的滲濾裝置檢測血清特異性免疫球蛋白(Ig)G抗體,其敏感性為90.5%,特異性為98%,與旋毛蟲病、血吸蟲病患者血清交叉反應率為26.7%和3.3%,未發現與肺吸蟲、囊蟲、華支睾吸蟲感染者和肺結核患者的血清有交叉反應。該方法敏感性高,判讀容易,無需特殊儀器,有較高輔助診斷價值。 

  治療 

    廣州管圓線蟲病的治療尚無統一方案。泰國基蒂賽(Kittisak)報告了一係列研究。2000年,有隨機雙盲試驗予患者潑尼鬆龍或安慰劑,發現治療組療效顯著優於對照組,證實激素單藥治療有效。2007年,在阿苯達唑治療廣州管圓線蟲病的前瞻性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中,研究者予患者阿苯達唑(34例)或安慰劑(32例)治療2周,發現治療組頭痛時間明顯縮短(8.9天對16.2天),證實阿苯達唑對該病療效好。2009年,有前瞻性開放隨機對照試驗對比阿苯達唑聯合潑尼鬆龍治療與潑尼鬆龍單藥治療的療效,發現療效無顯著差異。筆者在2006年廣州管圓線蟲病暴發期間,應用阿苯達唑聯合地塞米鬆方案,取得了較好療效。 

  雖然多項研究證實阿苯達唑對廣州管圓線蟲病有效,但由於其殺死蟲體後可能會引起更強烈的炎症反應,臨床醫師傾向於選擇激素單藥治療或激素聯合殺蟲藥物方案。因此,研究者在臨床試驗中應注意在藥物療效、副作用等方麵綜合評價,以找尋合理治療方案。 

  會議其他熱點拾零 

  腹部管圓線蟲病診斷方法 

  腹部管圓線蟲病(AA)由哥斯達黎加管圓線蟲引起,表現為腹痛、發熱和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升高,其診斷困難。有學者選取45種病原體基因片段,篩選與廣州管圓線蟲有同源性的基因作為靶基因並設計特異性引物,擴增出哥斯達黎加管圓線蟲序列,其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但實用性和可重複性待驗證。巴西學者介紹了一種以ELISA檢測病原體特異性IgG抗體的方法,敏感性和特異性達76%和91%,目前在巴西已被用於診斷AA。 

  成立廣州管圓線蟲病研究小組 

  由於廣州管圓線蟲病以散發為主,各研究機構病例資源不足,且缺少必要的學術溝通和資源共享。因此,本次會議決定在疾病高發區成立廣州管圓線蟲病研究小組,以協調各機構間的溝通交流。該研究小組的成立將有助於發現更敏感、特異的檢測方法和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利於進一步預防控製疾病暴發流行。

關鍵字:管圓線蟲病,會議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