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駐地記者 孫國根)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奧密克戎突變株仍在世界範圍內大流行,其在廣泛傳播和免疫選擇壓力下不斷進化並出現了多種奧密克戎亞變異株,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複旦大學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盧洪洲和袁靜教授團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
奧密克戎突變株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和複製能力。相關研究結果日前已在線發表在最新一期權威學術期刊《自然ꞏ信號轉導和靶向治療》 (《Nature ꞏ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為製定有效的疫情防控和治療策略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
盧洪洲表示,為了搞清楚這一問題,他和袁靜教授團隊納入了1349例實驗室確診的BA.2突變株和BA.5突變株感染者進行了係統比較分析。最新研究結果除了提示:與BA.2突變株相比,BA.5突變株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和複製能力外,該項研究還揭示了BA.5和BA.2突變株感染的臨床和病毒學特征差異。
據悉,自BA.5變異株出現以來,憑借其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和傳播能力迅速取代BA.2變異株成為主要流行株。倉鼠感染實驗結果顯示BA.5突變株比BA.2的致病性更高,但其在人感染病例中的臨床特征和致病性差異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與BA.2感染組相比,BA.5感染組的無症狀感染者比例更高(31% vs 18%),而普通型患者比例更低(5% vs 17%)。在評估的31種症狀中,BA.5感染組中咳嗽、咽幹、咽癢、流涕、腹瀉的發生率均顯著低於BA.2感染組;然而,BA.5感染組出現發熱、異常肌肉疼痛和咽部不適的可能性更高。BA.2感染組597例和BA.5感染組332例有症狀患者的影像學CT結果顯示,BA.2感染組的磨玻璃結節、感染灶和雙肺受累的比例較高。而纖維性病變和多葉性病變在BA.5感染組中更常見,且正常CT的比例也更高。
在病毒載量方麵,BA.5感染組達到病毒載量峰值的天數要顯著短於BA.2感染組(3.78 vs 4.35),提示BA.5變異株具有更快的複製和傳播能力。同時,BA.5感染組的病毒清除速度快於BA.2感染組(12.05 vs 15.05),且與疫苗接種狀態無關。與病毒清除時間類似,BA.5感染組的平均住院天數也比BA.2感染組短(13.32 vs 20.20)。
盧洪洲和袁靜團隊還比較了BA.2和BA.5感染的抗體動力學特征。結果顯示,BA.5感染組盡管疫苗接種率較高,但抗體增加較慢,且峰值較低。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在BA.2感染組中,IgG抗體水平與病毒清除天數呈負相關,與病毒峰值載量呈正相關,而在BA.5感染組中則沒有相關性。該結果進一步提示BA.5突變株與BA.2突變株相比,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
該研究結果表明BA.5突變株感染之後的臨床症狀與BA.2突變株感染存在明顯差異,且臨床症狀更輕。此外,病毒和抗體動力學分析結果進一步證實BA.5突變株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和複製能力。
盧洪洲教授、袁靜教授、楊揚研究員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郭利萍博士後以及中山大學的劉學博士為該文共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