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手術期的合理抗菌治療對預防感染有重要意義。目前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現象非常普遍,不僅影響預防效果、增加不良反應,還對抗感染工作造成負麵效應。
圍手術期抗菌治療問題頗多
2007年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在我國118家三級綜合醫院隨機抽取3557份手術病曆,按照2004年衛生部頒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簡稱《指導原則》)中外科手術預防用藥基本原則要求,行用藥合理性評價及數據分析。
該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在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方麵仍存在許多問題(右表)。除醫德教育和管理工作缺陷外,醫學繼續教育力度不夠亦是導致該現狀的原因之一。外科醫師關注手術技能而對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和方法認識不足,在抗菌藥物應用方麵過於依賴內科或感染科醫師。另外,該現狀還有其社會根源,部分醫師出於“自我保護”而在抗菌藥物應用方麵采取“寧鬆勿緊,寧多勿少,寧貴勿賤,療程寧長勿短”的原則。醫師片麵追求經濟效益亦是導致不合理用藥的原因之一。
改進預防性抗菌治療策略
針對抗菌藥物應用現狀,可采取以下應對策略。
⒈ 加強醫德教育和醫院管理,遏止預防性用藥中的不良行為。
⒉ 通過繼續教育和科學管理使醫師嚴格掌握預防性用藥適應證。應克服用藥時機不當、術後用藥時間過長的問題,強調不濫用高級、廣譜抗生素。
3. 強調重視預防性用藥的不良反應和附加損害。慎用易引起毒性反應的藥物,如氨基糖苷類有耳、腎毒性,不是理想的預防性用藥。有研究報告,與接受正確預防性抗菌治療者(一次性應用或不超過24小時)相比,預防性用藥超過24小時者糞便中艱難梭菌毒素檢出率升高4倍。有研究發現,結、直腸手術前口服抗菌藥物者發生艱難梭菌性腸炎的概率較不用藥者升高2倍。
4. 強調綜合性防治措施。醫師不應對抗菌藥物過分依賴,應重視手術洗手、無菌操作、消毒、隔離等簡易、價廉且有效的傳統預防措施。
《指導原則》對規範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有積極作用。醫院應建立合理用藥的長效機製,加強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並在行政上予以適當幹預,以保證《指導原則》切實貫徹於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