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DC精神衛生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
本報訊 (記者 田曉青) 針對目前奮戰和備戰在SARS戰場醫務人員所承受的巨大工作和精神壓力,以及在這一特殊時期醫務人員長時間無法與家人團聚及為親人健康擔憂的心理狀況,近日,中國疾病預防和控製中心(CDC)精神衛生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聯合為前線醫務人員開出了特殊處方——致廣大戰鬥在非典戰線上的醫務工作者的一封信。
“處方”主要內容如下:
首先,既然別無退路,唯有積極應對。
作為醫護人員,雖然有基本的無菌操作常識,但在此非常時期,進一步接受無菌防護操作訓練是絕對必要的。在從書本上學習和實習操作之餘,我們還可以做心理上的演習——想象實際的操作環境和相應的應對措施,及時和身邊的同伴交流,尋求幫助。另外,掌握SARS的性質對一線人員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一定要清楚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進行什麼樣的防護,而什麼情況下可以放鬆自己,因為持續處於緊張狀態的人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而我們知道隻有首先保護好自己,一切才有希望,有張有馳才是切實可行的辦法。(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SARS特殊病房有一位“什麼都不幹”、專職監管醫護人員消毒及防護的護士長,正是她的盡職盡責,該病區無一位工作人員受感染——記者注)
第二,采取積極措施,調整心理狀態
醫護人員也是人,直麵危險時的焦慮緊張是可想而知的。從醫學心理學的角度講,一定的緊張焦慮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技術操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但過高的緊張焦慮則會起反作用。所以,降低緊張焦慮的水平是保證我們的付出不白白浪費的關鍵。 辦法之一,就是前麵提到的掌握知識和技能。 辦法之二,即接納這種情緒——告訴自己這種情緒可以讓我們更加珍惜自己,避免操作上的疏忽和混亂。 辦法之三,是與人交流,釋放緊張焦慮——在這個特殊時刻,我們前所未有地感覺到需要一個集體、一個核心。 有的預備隊員說:“我們不要求別的,隻要和我們的人在一起,我們感覺難受的時候能痛痛快快地說出來,如果有人倒下的時候能拉著自己人的手,心裏就是坦然的”。一位護士長說:“我們的隊員需要一種安全感,在他們有事的時候能有一個他們信任的人知道和協調”。(上海博愛心理谘詢中心的丁彤醫師建議,可以建立個人的痛苦“銀行”——一個帶鎖的日記本,將自己的痛苦、緊張、不安等想法記錄下來,也是一種渲泄,有助於減輕心理壓力。——記者注)
辦法之四,是采取適應性的行為以減輕緊張情緒,包括幽默、運動、正常營養充足的飲食、睡眠和良好的工作習慣。
第三,積極尋求社會支持,接受各種幫助
有些醫護人員在麵對這樣的突發事件時感到孤立無援,即使在受到親朋、同事以及領導、院方的慰問和其他防護措施的支持時仍覺得無濟於事。從新加坡和香港防治非典的經驗看來,政府針對醫務人員的保護措施,有效緩解了醫務人員的焦慮,增強了他們的安全感。
這些措施包括:(1)為醫務人員製定細致的體檢和防護方案,並監督執行。(2)建立基金為醫務人員解除後顧之憂。(3)向社會宣傳,爭取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