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1】什麼是標準預防?
標準預防是美國CDC1995年提出的,1996年在全美實施。我國在1999年引入,並在《醫院感染管理規範》中規定,醫院應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對感染患者采取相應隔離措施。標準預防針對所有為患者實施診斷、治療、護理操作的全過程;適用於每個患者,無論其診斷如何以及是否真的有傳染病。
【2】標準預防的作用?
2003年的SARS疫情、2014-2015年埃博拉疫情、2015年韓國MERS疫情、艾滋病及乙肝丙肝暴發,標準預防無時不在疫情的防控之中。
標準預防可以避免更多感染,同時可以避免重大院感事件.
【3】標準預防的核心思想:一視同仁、雙向防護、三種隔離。
1.一視同仁: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
2.雙向防護:醫護人員患者之間
3.三種隔離:針對醫患之間的三種傳播方式。根據傳播途徑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做好接觸隔離、飛沫隔離、空氣隔離。
【4】如何實施標準預防的八項措施?
1.手衛生
2.戴手套
3.正確使用口罩、防護鏡和麵罩
4.實時穿隔離衣、防護服、鞋套
5.汙染的醫療設備或物品的處理
6急救場所可能出現需要複蘇時用簡易呼吸囊(複蘇袋)或其他通氣裝置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
7.醫療廢物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無害化處置
8.環境、物體表麵、衣物、餐飲器具的消毒
之二:
【5】手衛生
手衛生是醫院感染控製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手衛生是醫院感控工作的基礎。自2009年起WHO倡議發起每年5月5日為世界手衛生日,旨在強調醫療護理過程中提高醫務人員手部衛生,減少醫源性感染發生。今年世界手衛生日主題是“遏製抗菌素耐藥,掌握在你我手中。”
【6】如何實施手部衛生?
醫務人員手衛生要求:
衛生手消毒後醫務人員手表麵菌落總數≤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後醫務人員手表麵菌落總數≤5cfu/cm2
隻有上手術台才進行外科手消毒嗎?
除了上手術台,PICC、內鏡中心、血透造瘺等均需要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是否必須刷手?
WHO指南:使用刷子不作為外科手消毒的推薦(IB)
AORN:使用刷子作為外科手消毒來降低菌落數是不必要的
外科手消毒後必須使用無菌巾幹手嗎?
美國使用免洗手消毒一般不幹手。如果紙巾符合要求也可以使用紙巾幹手。
WHO對外科手消毒的建議:
建議在戴無菌手套前進行外科手部準備或合適的抗菌皂液和流動水揉搓或用速幹手消毒劑揉搓。
什麼情況下選擇流動水洗手?
手部有看見汙染物或發生芽孢汙染時,不要使用汙染的肥皂或皂液洗手。
洗手後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幹手方式?
一次性紙巾是最好的幹手方法。
為什麼要推廣速幹手消毒劑?
手部沒有看見汙染物時,快速(20-30秒)、易接受、依從性好。按一按搓到幹。
為什麼我們手衛生的依從性不高?
究其原因有:手衛生用品配備不足、手衛生設施不合理、手衛生方法不規範,還有醫務人員意識不夠和管理層重視不夠等。2014年全國飛行檢查手衛生設施合格率不足60%,合格的手衛生設施也是提高手衛生依從性的必要條件。
WHO提高手衛生的多重策略?
a:改變方法,護理時刻采用酒精性的手揉搓劑
b:供應安全持續的皂液、紙巾、流動水。護士站非觸動式水龍頭、洗手皂液、擦手紙等
培訓和教育:對在職醫務人員、新員工、保潔、護工等不同對象因地製宜在不同時機采取講座、授課、專題討論等多種的培訓方式。
評估和反饋:對培訓及實踐情況進行評估和反饋
工作地點提示物:隨時隨地的提醒和宣傳如水池旁、電梯間、電腦屏保隨時隨地的提醒
醫療機構安全:創造安全的環境,以患者為中心,堅持手衛生優先。從管理層到個人,提高意識,與患者共同協作。
之三:
【7】國外應對多重耐藥菌預防控製措施
1.手部衛生和環境清潔消毒
2.隔離和減少設備公用
3.醫院感染綜合預防
4.主動監測培養
5.洗必泰洗浴
6.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8】防護用品的使用及要求
1 戴手套的要求
當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汙染物品時,應戴清潔手套。
兩個患者之間一定要更換手套,更換手套後要進行手衛生,戴手套不能代替手衛生。
2 正確使用口罩
紗布口罩不能用於醫學防護。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用於一般防護。醫用外科口罩用於飛沫隔離。N95口罩≠醫用防護口罩。
3 護目鏡和防護麵罩:下列情況應使用護目鏡或防護麵罩 :
a)在進行診療、護理操作,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
b)近距離接觸經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時。
c)為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近距離操作,可能發生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噴濺時,應使用全麵型防護麵罩。
佩戴前應檢查有無破損,佩戴裝置有無鬆懈。
4 隔離衣:下列情況應穿隔離衣
a)接觸經接觸傳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傳染病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等時。
b )對患者實行保護性隔離時,如大麵積燒傷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診療、護理時。
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噴濺時。
5.防護服:防水防滲透
應符合GB19082-2009《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選擇時要關注防護服的整體防護等級(Type-3B)以上,同時查看阻人工血液穿透測試、阻血源性病原體穿透測試、阻濕態細菌穿透測試、阻幹態微生物穿透測試等級是否符合要求。選擇防護服時需要考慮有無拇指鉤以確保袖口可以越過內層手套。
【9】為什麼要落實三種隔離防護?
基於傳播途徑的隔離防護是針對具有傳染性或疑有傳染性的患者或有流行病學意義的病原菌感染的預防,在除標準預防以外的隔離防護措施,必須通過切斷傳播途徑才可預防的感染。隔離防護包括接觸隔離、飛沫隔離、空氣隔離。他們可以聯合為有多種途徑傳播感染性疾病進行隔離防護。
【10】三種隔離防護的具體措施?
1.空氣隔離:
適用於肺結核、麻疹、水痘。隔離措施:負壓病房、醫用防護口罩(對麻疹、水痘有免疫者不必戴醫用防護口罩)、三級防護、手衛生和手套、進行可能噴濺的診療操作時穿隔離衣、不允許患者外出、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空氣消毒。
2.飛沫隔離:
適用於極大多數呼吸道傳染病,H1N1、H9N9、SARS等。呼吸道粘膜分泌物,傳播距離不超過1米。隔離措施:隔離病房、醫用外科口罩、手衛生和手套、隔離衣(在1米以內接觸患者時加隔離衣)、限製患者外出活動範圍、外出時戴外科口罩、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3.接觸隔離:
適用於腸道感染、多重耐藥菌感染、皮膚感染。通過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如手/手套、環境表麵、診療用品/設備等。隔離措施:隔離病房、醫用外科口罩、手衛生和手套、隔離衣(預期你的衣服與病人有實際接觸時、或於環境表麵、或護理病人有腹瀉及便失禁、或於感染創麵滲出有接觸時應穿隔離衣)、限製患者外出活動範圍、外出時戴外科口罩、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小結:
胡教授建議: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要謹遵《清潔的手,嗬護健康(2015-2018年)》專項工作指導方案要求(醫療衛生機構手衛生設施設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80%,重點部門手衛生設施設置和用品配置合格率100%;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培訓覆蓋率100%;手衛生知識知曉率≥90%;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60%,手衛生正確率≥75%;重點部門依從率和正確率分別達到75%和90%以上),確保醫療質量及醫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