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cientific reports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員采用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和高通量測序(16S核糖體RNA的V4-6區域)方法評估了中國南方地區52例終末期腎髒疾病患者和60名健康對照者之間糞便菌群的組成差異。
研究人員發現終末期腎髒疾病患者糞便中細菌總數的絕對定量明顯降低(P<0.01)。在三種腸型中,健康對照者含量最為豐富的是普雷沃菌屬,而終末期腎髒疾病患者糞便中最為豐富的是擬杆菌(LDA得分>4.5)。終末期腎髒疾病患者糞便中有11種細菌類群明顯偏高,而健康對照者有22種細菌類群明顯偏高。產生丁酸的細菌,如Roseburia、Faecalibacterium、梭狀芽孢杆菌、糞球菌和普雷沃菌,在終末期腎髒疾病患者糞便中顯著降低(LDA值>2)。
經典應答分析(CCA)表明胱抑素C(CysC)、肌酐和eGFR的是影響整體的微生物群落的最重要環境參數。在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的定量分析中,丁酸產生菌種,如Roseburia、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普雷沃菌和普遍細菌與CRP和CysC呈顯著負相關。
由此可見,終末期腎髒疾病患者糞便中總的細菌減少,相比於健康對照者。在終末期腎髒疾病患者糞便中細菌腸型從普雷沃菌到擬杆菌進行變化。腸道菌群與慢性腎髒病的炎症狀態和腎功能有關。
原始出處:
Shuanghong Jiang,et al.Alter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Scientific reports. 201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029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