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南包括定義、流行病學、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四部分。在臨床表現中添加發生於氣管及中心氣道狹窄時的“ 犬吠” 咳嗽聲,並說明支氣管結核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疾病的定性、分型診斷仍需結合痰菌和(或)病理學,影像學可做疾病評估,但誤診和漏診率較高,痰結核分枝杆菌合成擴增檢測是診斷“ 金標準”。臨床表現、影像學等提示氣管支氣管結核時應首先進行痰抗酸杆菌檢查。指南指出支氣管檢查的6 條適應證並明確診斷流程和診斷標準。
新指南增加淋巴結瘺型的臨床分型,並按病因、病變具體解剖部位、支氣管鏡表現等做出疾病命名。需做出鑒別診斷的有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氣管支氣管真菌感染、氣管支氣管腫瘤和其他病變。治療時,根據疾病分型、分期采取不同原則,重點介紹介入治療、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應用和手術治療。
NTM 院內感染的預防關鍵是醫院用水和醫療器械的消毒工作;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或艾滋病患者,可考慮預防性抗菌治療;另外強調密切關注城市飲用水的非結核分枝杆菌汙染問題。
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編輯委員會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2012,35: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