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詳細報告1例——寨卡病毒相關胎兒小頭症

作者:王姍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6-02-19

圖A:B超可見胎兒腦內多處鈣化(箭頭所示)及側腦室枕角擴張(虛線標所示);圖B:B超可見多處胎盤鈣化;圖C:可見胎兒腦皮質和皮質下白質多處鈣化(黑色長箭頭所示),皮質完全無腦回,基底節已發育但不清晰(黑色星號所示),兩側大腦側裂全開放(黑色短箭頭所示),第三腦室未擴張(白色星號所示)。圖D:側腦室體部擴張(白色箭頭所示),左側已塌陷,側腦室顳角亦擴張(黑色短箭頭所示),丘腦(黑色星號所示)和左側海馬(白色星號所示)發育良好,對側因屍檢原因未觀察到。

2015年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在南美洲、中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區出現廣泛流行,其中孕婦感染ZIKV後胎兒小頭症發病率顯著上升的問題令人關注。2月10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 EnglJ Med)在線發表一篇簡報(brief report),對一例孕婦感染ZIKV後所致的胎兒小頭症病例進行了詳細描述。

■病例摘要

此孕婦來自歐洲,既往健康,自2013年12月起於巴西北裏奧格蘭德州首府納塔爾生活和工作,2015年2月底懷孕。在妊娠13周時,出現高熱、嚴重的骨骼肌及眼球後疼痛、瘙癢以及全身性斑狀丘疹。由於其生活地屬ZIKV流行區,遂懷疑其為ZIKV感染,但並未進行相關病毒學檢測。其妊娠14周及20周的B超顯示胎兒生長及解剖學結構正常。

患者後於妊娠28周時返回歐洲,其妊娠29周時的B超檢查首次顯示出胎兒異常的征象,且患者自覺胎動減少。妊娠32周時的B超檢查確認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羊水正常,胎盤厚3.5cm(正常),可見多處鈣化;胎兒頭圍低於該孕齡第二百分位數(小頭症),中度腦室增寬,小腦直徑低於該孕齡第二百分位數,腦結構模糊,且可見多部位腦組織鈣化。胎兒其餘結構未見異常,胎兒、臍帶及子宮血流均正常。

根據上述表現,胎兒病毒感染可能性升高;且由於其存在嚴重腦疾病及小腦症,判斷其生後預後不良。後依據孕婦要求及國家和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於妊娠32周予以終止妊娠,娩出的胎兒僅存在顯著的小頭畸形。孕母無相關遺傳性綜合征或疾病。

對小頭畸形胎兒進行屍檢後發現,其腦皮質和皮質下白質幾乎完全無腦回,且存在腦積水和多灶性營養不良性鈣化,造成腦皮質移位和輕度局灶性炎症。通過逆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RT-PCR)分析在胎兒腦組織中發現ZIKV,電鏡下亦可見ZIKV顆粒;並由胎兒腦組織中獲取了ZIKV的完整基因組。

■同期述評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魯賓(Eric J.Rubin)教授及麻省總醫院婦產科的格林(Michael F.Greene)教授等在同期述評中指出,上述病例雖並未提供ZIKV感染導致胎兒小頭症的確鑿證據,但所提供的各種證據加強了二者之間的關聯性。ZIKV感染與小頭症之間可能存在的顯著高風險,使得世界衛生組織在2月1日發布了ZIKV全球公共衛生警報。

假定ZIKV與小頭症之間存在確切關聯,但我們並不知道妊娠期內孕婦感染的時間對於胎兒畸形的風險是否有影響,亦不清楚此風險的程度。由於目前PCR僅能在患者出現病毒血症的短暫時間內檢測到病毒RNA,尚需一種快速、可推廣的診斷性檢測手段。此外,現有血清學檢測方法與暴發地局部的其他蟲媒病毒間存在很大程度的交叉反應,且ZIKV的特異性血清學檢測不易獲得,很難回顧性分析某位女性是否曾感染過ZIKV;在登革熱病毒或其他可引起與ZIKV感染相似症狀的病原的流行區,此問題更為顯著。在上述病例中,B超在妊娠晚期才發現嚴重胎兒畸形征象,而對於更多病例,終止妊娠為時已晚。所以,亟待更敏感的檢查手段能夠盡快實施。

關鍵字:寨卡病毒,病例報告,小頭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