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雜誌11月25日在線發表的一項3期隨機對照試驗結果表明,盡管益生菌短雙岐杆菌製劑(BBG-001)對人體安全無害,但它對預防極早產兒晚發型膿毒症或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並無益處,這與既往研究結果相矛盾。該新研究由來自倫敦大學皇家瑪麗學院、巴茲倫敦醫學牙科學院的Kate Costeloe教授及其同事共同完成。
既往關於短雙歧杆菌治療極早產兒上述疾病的多項研究,其嚴謹性和普適性一直存疑,因此臨床上對是否應常規應用短雙歧杆菌尚無共識。該研究旨在探究益生菌短雙歧杆菌對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晚發型膿毒症發生率及早產兒死亡率的有效性。研究選擇將短雙歧杆菌作為幹預措施,是由於試驗設計之初(2005年),短雙歧杆菌作為唯一報道過的對人體有益的益生菌,曾在日本常規應用許多年,盡管它隻是有利於營養性結局。
研究起始時間為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期間共納入1315名新生兒,其中654名被分配到益生菌製劑組,661名被分配到安慰劑對照組。結果表明,兩組的主要結局發生率並無顯著性差異。益生菌製劑組和安慰劑組發生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新生兒數分別為61名(9%)和66名(10%);發生膿毒血症新生兒數分別為73名(11%)和77名(12%);出院前死亡的新生兒數分別為54名(8%)和56名(9%)。
文章作者稱:“該研究結果與Cochrane 係統評價薈萃分析結果相悖,後者得到的數據提示,應用益生菌製劑能顯著降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文章作者強調,研究中使用的益生菌製劑並無安全問題。然而,他們同時警告道:“美國曾有一例因益生菌製劑汙染導致早產兒出現致命性真菌感染的報道,而該製劑曾在兩項已發表的研究中應用,這之後,2014年將製劑汙染視為重大健康警報。因此我們更需要擔心製劑汙染的可能性。”這提醒我們,大多數益生菌製劑並未達到藥品標準,在試驗方案外無管製的使用將成為安全隱患。
目前為止,包括該研究和使用其它益生菌製劑的所有相關研究,都無證據表明益生菌製劑的使用能預防膿毒症或極早產兒死亡。盡管既往研究的確提示益生菌製劑有利於減少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的發生率,但是是在該並發症發生率低的前提下。文章作者提到:“兩項大型研究提示,盡管短期應用益生菌製劑總體來說是安全的,但並非普遍有效,應分別研究不同菌株、不同組合類型的有效性差異。”
他們總結道:“普遍認為,腸道微生物在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複雜發病機製中至關重要。隨著對該病進程和發病機理的了解加深,將有利於選擇益生菌製劑單獨或聯合治療,並選擇對新生兒可能有益的菌株。與此同時,該研究結論不支持早產兒常規應用益生菌製劑治療,並且說明納入不同益生菌菌株的薈萃分析,其結論的正確性確實存疑。”
來自瑞典林雪平大學兒科的Thomas Abrahamsson博士在一篇相關的評論裏提道:“這些研究結果強調,隻有在臨床試驗中已證實有效的益生菌菌株,才能進一步在臨床實踐中應用。同時,他們也強調,臨床上一般推薦的治療方案,應以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為前提。由大量異質性試驗得到的薈萃分析結果並不充分。”
相關鏈接: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5)01027-2/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