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每年16萬人死於胃癌,約占全部腫瘤死亡人數的1/5。胃癌患者術後生存期長短是評價胃癌診斷水平的重要指標,生存期長短與胃癌分期密切相關,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為95%,晚期胃癌則為40%。中國胃癌中早期病變所占的比例為5%~10%,而日本則高達80%……更多內容,見專題報道://m.jadecalida.com/zt/gastric-carcinoma/index.html

  研究報告
如何提高消化內鏡中心早期胃癌檢出率
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每年16萬人死於胃癌,約占全部腫瘤死亡人數的1/5。胃癌患者術後生存期長短是評價胃癌診斷水平的重要指標,生存期長短與胃癌分期密切相關,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為95%,晚期胃癌則為40%。中國胃癌中早期病變所占的比例為5%~10%,而日本則高達80%。..[詳細]
  專家論壇
共聚焦顯微內鏡:實時“捕捉”胃早癌的利器
早期胃癌(EGC)和胃上皮內瘤變(GIN)在普通內鏡下的表現缺乏特異性,且以淺表性病變最為常見,也最難以與胃黏膜局灶性炎症、腸化生等非癌病變鑒別。在很多情況下,即使內鏡下形似良性病變,也仍須進行多點活檢,以減少漏診或誤診。這不僅增加了病理醫師工作量,加重患者經濟負擔,增加出血等並發症的發生,而且活檢取材也可能引起局部黏膜纖維化,為後續內鏡治療帶來困難。..[詳細]
NBI攜手放大內鏡讓胃早期癌變“現形”
傳統電子內鏡的濾光片允許所有波長的可見光通過,而窄光譜成像(NBI)內鏡的濾光片僅僅允許藍色和綠色的光線(中心波長分別為415 nm和540 nm)通過(圖1)。..[詳細]
窄帶成像聯合放大內鏡 VS分類係統助力早期胃癌診斷
日本學者八尾建史提出了窄帶成像(NBI)聯合放大內鏡(ME)下的胃黏膜VS分類係統,因其識別早期胃癌的準確性很高,逐漸被內鏡學家所接受。..[詳細]
  臨床病例
病理表現很“迷惑”,臨床交流解難題
胃上皮內腫瘤(GIN)或稱胃上皮異型增生(GED)是胃腸型腺癌的癌前病變,這一觀點已被普遍接受。但長期以來,國際上對GIN定義及分類一直存在爭議,特別是日本與西方國家在此方麵存在較大差異,使得該領域研究和交流存在許多困難。..[詳細]
  相關推薦
主頁 | 廣告條款 | 法律顧問 | 聯係我們 | 版權聲明 | 關於我們 | 誠聘英才 |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