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歐洲卒中會議召開

第20屆歐洲卒中會議(European Stroke Conference,ESC)於2011年5月24—27日在德國漢堡召開。[詳細]

歐洲卒中會議介紹

歐洲卒中會議(ESC)於1990年由德國的MG Hennerici和瑞士的J. Bogousslavsky所創。第一次會議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舉行,當時有約500人出席,會議取得了極大成功。在當時,隻有北美會議為臨床和基礎研究者提供了介紹卒中研究數據的平台。建立另一個歐洲卒中會議的前景受到高度挑戰。經過1992年在瑞士洛桑、1994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兩年一次舉辦的會議後,由於參會人數不斷增加,ESC調整為一年一屆、國際性的、廣受歡迎並不斷成長的卒中會議。[詳細]

Johann Jacob Wepfer獎

歐洲卒中會議的“Johann Jacob Wepfer獎”用於表彰科學家在腦血管疾病領域獲得的傑出科學成就、以及對急性卒中治療的知識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
 該獎項被授予了:
 英國研究者J.-C. Baron教授,2005年;
 芬蘭研究者M. Kaste教授,2006年;
 英國研究者C. Warlow教授,2007年;
 法國研究者M.G. Bousser教授,2008年;
 美國研究者JP Mohr教授,2009年;
 荷蘭研究者J. van Gijn教授,2010年;
 德國研究者W.D. Heiss教授,2011年。[詳細]

曆屆大會

第1屆:德國·杜塞爾多夫,1990年
 第2屆:瑞士·洛桑,1992年
 第3屆:瑞典·斯德哥爾摩,1994年
 第4屆:法國·波爾多,1995年
 第5屆:德國·慕尼黑,1996年
 第6屆:荷蘭·阿姆斯特丹,1997年
 第7屆:英國·愛丁堡,1998年
 第8屆:意大利·威尼斯,1999年
 第9屆:奧地利·維也納,2000年
 第10屆:葡萄牙·裏斯本,2001年
 第11屆:瑞士·日內瓦,2002年
 第12屆:西班牙·巴倫西亞,2003年
 第13屆:德國·海德堡,2004年
 第14屆:意大利·博洛尼亞,2005年
 第15屆:比利時·布魯塞爾,200[詳細]
更多>>  最新研究
  
維生素D低水平增加卒中風險
 德國的一項研究顯示,維生素D低水平與卒中遠期風險增加相關。該關聯獨立於潛在的混雜因素,傳統危險因素和心血管疾病隻起了部分中介作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維生素D缺乏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然而,目前尚不能確定維生素D低水平是否與卒中風險增加相關;為此,這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旨在探討二者間的相關性。該研究是..[詳細]
早期和超早期溶栓轉歸的性別差異
 西班牙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男性和女性嚴重卒中患者,超早期溶栓(≤70分鍾)均與較好的轉歸相關;但在早期治療(<90分鍾)上,女性可能比男性得到更大的益處。這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對象為采用靜脈tPA治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析的變量為:發病至治療時間(OTT)、人口統計學數據、血管危險因素、基線血壓..[詳細]
空氣汙染或促發缺血性卒中
 丹麥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期暴露於交通相關的空氣汙染可能會促使缺血性(非出血性)卒中的發生及其相關死亡。空氣汙染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險因素。此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對1993-1997年期間因首次卒中入院的患者進行隨訪,直至2006年,並標注了卒中入院後30天內死亡的致命性卒中病例。研究者對1971年以來參與者住..[詳細]
抗血栓治療不增加腦海綿狀血管瘤出血風險
 法國的一項研究顯示,腦海綿狀血管瘤(CCM)症狀性出血的風險較低;抗血栓治療似乎並不增加CCM相關的出血可能。CCM是最常見的腦血管畸形診斷,常常無症狀。其潛在的出血風險往往限製了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抗血栓治療。該研究共納入78例腦血管畸形患者,其中,59%為女性,平均年齡46歲;41例(53%)為單..[詳細]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女性危險因素
 荷蘭的一項研究顯示,女性生育年齡的特殊激素水平,即絕經前的生理狀態或絕經後的激素替代療法狀態,都與較低的蛛網膜下腔出血(SAH)風險相關。不過,這些觀察不能為50歲後男女性別之間SAH發病率的差異提供直接解釋。研究者在Medline和EMBASE中,搜索了1985年1月至2010年6月間發表的相關文..[詳細]
卒中後感染高發
 荷蘭的一項研究顯示,急性卒中普遍並發感染,彙總發生率為30%。卒中後肺炎和尿路感染的彙總發生率均為10%。肺炎與死亡相關。研究者從MEDLINE和EMBASE中搜索關於卒中後感染的研究,最終入選了87項報道卒中後感染率的隊列研究和隨機臨床試驗。評估異質性後,研究者對感染率進行彙總。薈萃分析結果顯示,..[詳細]
  
肝酶水平與出血性卒中風險相關
 荷蘭的一項研究顯示,血清堿性磷酸酶(AP)和乳酸脫氫酶(LD)水平與普通老年人群的腦出血遠期風險相關,但穀草轉氨酶(ASAT)、穀丙轉氨酶(ALAT)和γ-穀氨酰轉移酶(GGT)無此相關性。此外,無一肝酶水平與腦梗死遠期風險相關。肝髒疾病由於造成代謝過程和凝血功能受損,被公認為腦梗死和腦出血的危險因..[詳細]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高敏肌鈣蛋白
 德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大約2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呈現高敏肌鈣蛋白(hsTNI)水平升高,而隻有5%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被診斷存在治療相關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因此,hsTNI升高對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並發ACS的陽性預測價值很低。研究者認為,hsTNI水平升高更有可能是一個全身性的應激標..[詳細]
血小板生成增加或為缺血性卒中結果
 愛爾蘭的一項研究顯示,血小板生成與循環增加並非發生於TIA或缺血性卒中發作前,而是缺血性事件的一個後果。網織血小板是骨髓新釋放進入血液循環的年輕血小板,含有一定殘留量的巨核細胞來源的mRNA。此項病例對照研究(TrAP研究)比較了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N=86)與健康對照組(N=24)的循環網織血..[詳細]
腦出血患者體溫異常與不良轉歸相關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進入重症監護室(ICU)的重症腦出血(ICH)患者中,相比於正常體溫而言,高體溫與低體溫都與較高的不良轉歸幾率相關。這些觀察結果的意義有待進一步研究。這是一項多中心研究,入選標準為年齡超過17歲、進入ICU的急性腦出血患者。患者被分為高體溫組、低體溫組與正常體溫組。高體溫定義為入..[詳細]
腦微出血增加卒中危險
 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腦微出血(MB)是各種原因導致卒中危險增加的標記,但腦出血(ICH)的相對危險性顯得比缺血性卒中複發的相對危險性更大。作為臨床轉歸,繼發的ICH通常比缺血性卒中更嚴重;這些結果表明,對於缺血性卒中或TIA和MB患者,應謹慎使用長期抗血栓藥物,除非有其他的缺血性卒中複發危險因素。在..[詳細]
胰島素治療卒中後高血糖未改善轉歸
 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盡管卒中後48小時內發生的高血糖與較高的死亡或依賴風險緊密相關,但是迄今為止的隨機對照試驗並未證實胰島素對死亡率或良好的功能性轉歸產生影響。這項薈萃研究入選了16項隨機對照試驗,采用改良Rankin評分(mRS)或擴展格拉斯哥預後評分(eGOS)定義轉歸良好與否,研究的血糖最低入..[詳細]
  會議日程
更多>>  卒中雜誌相關論文
主頁 | 廣告條款 | 法律顧問 | 聯係我們 | 版權聲明 | 關於我們 | 誠聘英才 |
copyright©中國醫學論壇報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040853號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審核同意書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